[实用新型]一种实现多路控制的控制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34528.7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9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江 |
主分类号: | H01H9/00 | 分类号: | H01H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10001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控制 控制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现多路控制的控制板。
背景技术
目前机械式开关只有单控或双控开关。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些地方需要多点控制一点,现有市场满足不了需要。
双控开关就是一个开关同时带常开、常闭两个触点(即为一对)。通常用两个双控开关控制一个灯或其它电器,意思就是可以有两个开关来控制灯具等电器的开关,比如,在下楼时打开开关,到楼上后关闭开关。如果是采取传统的开关的话,想要把灯关上,就要跑下楼去关,采用双控开关,就可以避免这个麻烦。另外双控开关还用于控制应急照明回路需要强制点燃的灯具,双控开关中的两端接双电源,一端接灯具,即一个开关控制一个灯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无法实现多点控制一点的不足的实现多路控制的控制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实现多路控制的控制板,包括依次叠加成一个整体的第一绝缘板、第二绝缘板、第三绝缘板和第四绝缘板;
所述第一绝缘板、第二绝缘板、第三绝缘板和第四绝缘板边缘形状相同;
所述第一绝缘板的上下两个边缘处分别设有两个通孔,所述第一绝缘板与第二绝缘板相接触的一面为表面,另一面为底面;所述第一绝缘板表面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条状凹槽;
所述第二绝缘板的上部和中部分别设有两个通孔,所述第二绝缘板与第一绝缘板相接触的一面为底面,与第三绝缘板相接触的一面为表面;所述第二绝缘板表面设有一条斜设的第二条状凹槽;
所述第三绝缘板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两个通孔,所述第三绝缘板与第二绝缘板相接触的一面为底面,与第四绝缘板相接触的一面为表面;所述第三绝缘板表面设有一条斜设的第三条状凹槽;
所述第四绝缘板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两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开关或继电器,实现多点控制一点的效果,相互连接简单。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的上部的通孔位置相对应;所述每个第一条状凹槽一端与第一绝缘板下边缘处的一个通孔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绝缘板中部的通孔相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第一绝缘板下部两个通孔分别于第二绝缘板中部的两个通孔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第二绝缘板和第三绝缘板的上部和中部通孔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条状凹槽一端与第二绝缘板上部左侧的通孔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三绝缘板下部右侧的通孔相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第二绝缘板上部左侧的通孔与第三绝缘板下部右侧的通孔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第三绝缘板和第四绝缘板的上部、中部和下部通孔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条状凹槽一端与第三绝缘板上部右侧的通孔相连通,另一端与第四绝缘板下部左侧的通孔相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三条状凹槽实现了第三绝缘板上部右侧的通孔与第四绝缘板下部左侧的通孔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通孔为横截面为圆形。
进一步,所述第一条状凹槽、第二条状凹槽和第三条状凹槽的宽度相同;所述宽度与通孔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所述第一绝缘板、第二绝缘板和第三绝缘板的高度相同。
进一步,所述第一条状凹槽、第二条状凹槽和第三条状凹槽的高度等于第一绝缘板的高度的一半。
进一步,所述第四绝缘板的高度等于第一绝缘板的高度的一半。
进一步,还包括开关翘板,所述开关翘板扣接在第四绝缘板不与第三绝缘板相接触的一侧,所述开关翘板的长度与第四绝缘板的长度相同;
所述开关翘板两侧分别设有两条连通条,所述一条连通条连接第四绝缘板左侧上部、中部和下部的通孔,所述另一台连通条连接第四绝缘板右侧上部、中部和下部的通孔。
附图说明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实现多路控制的控制板的主视图;
图1-2为图1-1的A-A剖视图;
图1-3为图1-1的的B-B剖视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绝缘板主视图;
图2-2为图2-1的A-A剖视图;
图2-3为图2-1的B-B剖视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绝缘板主视图;
图3-2为图3-1的A-A剖视图;
图3-3为图3-1的B-B剖视图;
图4-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三绝缘板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江,未经张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45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流反馈式电子灭弧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一体式减震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