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设置于移动终端内的温差充电装置及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35567.9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5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孙华;张晓飞;王永军;王绍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J7/32 | 分类号: | H02J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牛峥;王丽琴 |
地址: | 21006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置于 移动 终端 温差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供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置于移动终端内的温差充电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当前,温差发电技术被运用到了多个领域,例如航天领域,海军,医学和生理学等等,在日常生活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技术日趋成熟。虽然温差发电已有诸多应用,但长久以来受热电转换效率和较大成本的限制,温差电技术向工业和民用产业的普及受到很大制约。最近几年随着能源与环境危机的日渐突出,以及一批高性能热电转换材料的开发成功,温差电技术的研究又重新成为热点。
移动终端等智能设备的耗电量高于以往设备,并且移动终端的小型化设计趋势限制了其电池的容量,因此,移动终端的使用时间并不能满足用户的一般需求。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各种移动终端的节能设置或改进电池技术增大电池容量以维持移动终端的续航时间,但是,无论是增加手机电池容量的方式还是手机节能的方式,目前都无法很好解决移动终端的电池续航能力不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置于移动终端内的温差充电装置及移动终端,以提供更加持久的移动终端使用时间。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设置于移动终端内的温差充电装置,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移动终端壳体,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内的受电元件和电池;
所述温差充电装置包括:温差发电片,与所述温差发电片热传导接触的热接入面和冷接入面;
其中,所述热接入面与所述受电元件和/或电池热传导接触;所述冷接入面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表面;所述温差发电片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的充电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受电元件为移动终端的处理器。
进一步,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的电池凹槽内,所述热接入面设置于所述电池凹槽内,并与所述电池热传导接触。
进一步,所述热接入面设置于所述处理器的表面,并与所述处理器热传导接触。
进一步,所述温差发电片包括热极接触面和冷极接触面,所述冷接入面与所述冷极接触面热传导接触,所述热接入面与所述热极接触面热传导接触。
进一步,所述温差发电片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的充电端之间连接有变压器。
进一步,所述移动终端壳体包括前壳体和盖合于所述前壳体的后盖,所述冷接入面设置于所述后盖的表面。
进一步,所述温差发电片包括开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温差充电装置。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置于移动终端内的温差充电装置及移动终端,将热接入面设置成与移动终端内的热源,如电池、处理器热传导接触,将冷接入面设置于移动终端壳体表面,利用移动终端自身工作散发的热量与移动终端外部环境产生的温度差,通过温差发电片生成充电电流提供给移动终端的电池,从而延长了移动终端的续航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设置如下:
一种设置于移动终端内的温差充电装置,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移动终端壳体,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内的受电元件和电池;
所述温差充电装置包括:温差发电片,与所述温差发电片热传导接触的热接入面和冷接入面;
其中,所述热接入面与所述受电元件和/或电池热传导接触;所述冷接入面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表面;所述温差发电片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的充电端连接。
由于上述温差充电装置设置于移动终端内,且其采用了受电元件和/或电池作为温差发电片的热源,以设置于移动终端壳体表面的冷接入面接触的环境温度作为冷源,利用热源和冷源的温度差转换形成充电电流提供给电池,由此,实现了延长了移动终端续航时间的效果。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总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终端10,包括移动终端壳体11,设置于移动终端壳体11内的受电元件(未示出)和电池12;移动终端壳体11包括前壳体11a和后盖11b;
温差充电装置包括温差发电片13,热接入面14和冷接入面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55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