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温蒸汽、空气混合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35732.0 | 申请日: | 2014-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8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杜存斌;高宪武;周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太平洋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28 | 分类号: | F22B1/28;F24F6/10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吕利敏 |
地址: | 25231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蒸汽 空气 混合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硅烷交联电缆的蒸煮工艺的高温蒸汽、空气混合发生器。
背景技术
水煮和水蒸汽蒸是目前生产硅烷交联电缆的两种常用生产工艺,在现有技术下,采用水煮工艺时电缆易产生氧化和线芯、绝缘的变色,在采用水蒸气蒸的生产工艺时,如果不靠近火力发电厂之类供应水蒸气的管网,就要自己配置锅炉或蒸汽发生器;锅炉需要配备专门的操作人员和水处理设备,并需定期清除水垢,而蒸汽发生器是用电加热管加热水来产生水蒸气,同样存在需要水处理设备和定期除垢的问题,并且水蒸气温度和水蒸气压力成正比,如果要产生很高的温度,就必须让水蒸气压力很高,在水温低于水的沸点时也无法产生蒸汽,而硅烷交联电缆生产时,根据原材料的不同,其水蒸气要求温度在70-120度左右,其温度要求因各原材料生产厂家配方和工艺的不同,所需要的温度也不一样,并且不需要太纯的水蒸气和高的水蒸气压力,而现有技术下提供的水蒸气通常纯度较高,或者压力太小,很难满足生产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温蒸汽、空气混合发生器,其能够生产出适合现有电缆蒸煮工艺中所需的水蒸气,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温蒸汽、空气混合发生器,包括:
一风机,空气经过一连通该风机的一进气管道后进入一加温器,空气经过所述加温器后进入一出气管道;
一个或多个进水管,其连通所述进气管道、出气管道或加温器。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道、出气管道以及加温器上分别设置有进水管。
优选的,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测温元件,所述测温元件可以择一或分别设于进气管道与出气管道上,以测量进气管道或出气管道内的气体温度,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于进气管道与出气管道上分别设置测温元件。
优选的,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蒸汽测量元件,该元件可以择一或分别设于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上,以测量进气管道内气体的含量或出气管道内水蒸气的含量,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于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上均设置蒸汽测量元件。
优选的,所述风机为耐腐蚀风机。
优选的,所述加温器为电加温器。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内的水以喷淋式、喷雾式、射吸式或喷入式进入进气管道、出气管道或加温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风机产生的正、负压力将水与空气混合,在经过加温器加热后,产生低于沸点的任一温度的水以及空气混合的雾状形态的水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或产生高于沸点的任一温度的水蒸气,直至其分解和其分解后燃烧及以上温度,在这么大的温度跨度的变化中,其压力可以保持不变,其温度不受压力的影响,不用专门配置操作工人,不会产生水垢,不需要进行水处理,不需要清除污垢,可以进行封闭的循环式供汽,也可以进行非封闭式供汽,多数时候,产生的是高含水的气体,眼观只有少量以蒸汽的形态存在,另外,本实用新型也可以用于空气加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高温蒸汽、空气混合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风机 2、进气管道 3、出气管道 4、加温器
5、进水管 6、测温元件 7、蒸汽测量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高温蒸汽、空气混合发生器,包括:
一风机1,空气经过一连通该风机1的一进气管道2后进入一加温器4,空气经过所述加温器4后进入一出气管道3;
一个或多个进水管5,其连通所述进气管道2、出气管道3或加温器4。
在本实施例中进气管道2、出气管道3以及加温器4上分别设置有进水管5;
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测温元件6,所述测温元件6可以择一或分别设于进气管道2与出气管道3上,以测量进气管道2或出气管道3内的气体温度,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于进气管道2与出气管道3上分别设置测温元件6,所述测温元件6包括热电偶、温度计、热电阻等等常用的测温元件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太平洋光纤光缆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太平洋光纤光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57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