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井智能排水采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37188.3 | 申请日: | 2014-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71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程世东;于志刚;李永清;张春涛;操红梅;于世春;黄天虎;徐梅赞;赵晓龙;邱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邱志贤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井 智能 排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井智能排水采气装置,适用于产气量低及产液量大的气井。
背景技术
随着气田逐年开发,气井产量递减幅度大,井筒积液井比例高,气田稳产及管理难度大,气井积液已成为影响气田产能发挥的重要因素。
目前,针对积液井主要采取机械法和物理化学法实现排水采气。这两种工艺技术都比较成熟,也是现场使用较多的工艺方法。但任何一种方法对气井的开采条件都有一定要求,必须针对气藏的地质特点,气井生产动态特点和环境条件来合理选择;此外,流体性质、出砂和结垢的情况、经济投入和产出的影响等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必须综合对比,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才能最后确定采用何种排水采气工艺。
另外,泡沫排水是气田排水采气主体技术,但大多数井以人工井口注剂为主,实施工作量大,少数自动注剂井尚未实现加注制度的自动优化功能,泡排措施整体有效率低。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气田低渗透、超低渗透的复杂地理环境及低产井占大多数的实际情况,需研发适合现场工况的智能排水采气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油气田上产气、产液量低,井底积液量大,生产耗时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井智能排水采气装置,包括井口与井筒连通的管线上设置的压力变送器和流量计,以及与压力变送器和流量计电连接的控制箱,还包括设置在流量计与井筒连通的管线上的控制阀和电控针阀,以及设置在井筒内的井下控制器,所述控制阀和电控针阀分别与控制箱电连接,所述井下控制器上设有节流孔,所述井下控制器的节流孔处横向设置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上设有一纵向贯穿的通孔,所述井下控制器的节流孔一端处设有引压腔,另一端设有回位卡簧和引压孔,所述回位卡簧一端固定于井下控制器上,回位卡簧另一端正对控制杆,所述引压孔置于井下控制器的节流孔端部上方且与井筒相通,所述控制杆一端端部设有限位销。
上述压力变送器的精度为0.5级。
上述流量计的精度为0.5级。
上述井下控制器还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投放打捞锁、投放销、弹簧片、锁块、密封块和防转锁块一。
上述井下控制器外设有预置筒。
上述井下控制器底部设置有防沙罩。
上述预置筒和控制杆之间设有过滤网。
上述井下控制器与预置筒之间设有密封圈。
上述控制杆为圆筒状,其一端面上设有防转方孔,所述防转方孔内设有防转锁块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气井智能排水采气装置在不同类型气井积液状态下,利用油压、套压之差控制井下生产的设备,以改变井筒流体流速,从而使气体携带液体量达到最大,实现最佳排水采气的智能调节。
(2)本实用新型对于气井生产初期,不会以很大的产量浪费能量,但仍以高于携液流量的产量生产;生产后期,对低产井可以实现连续生产,提高产气、产液量,降低巡井次数及维护费用,能够更多的排除井底积液,延长生产时间。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井智能排水采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井下控制器在投放入井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井下控制器在投放入井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控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控制杆处于最大开度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控制杆处于最小开度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压力变送器;2、控制阀;3、控制箱;4、电控针阀;5、流量计;6、井下控制器;7、过滤网;8、预置筒;9、防沙罩;10、投放打捞锁;11、投放销;12、弹簧片;13、锁块;14、密封块;15、防转锁块一;16、控制杆;17、密封圈;18、回位卡簧;19、引压孔;20、限位销;21、引压腔;22、防转锁块二;23、节流孔开度指示灯;24、防转方孔;25、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71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