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EPS电动转向的循环球机械转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37955.0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682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健;王庆涛;薛宇杰;李正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东华汽车转向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06 | 分类号: | B62D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姚姣阳 |
地址: | 2110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eps 电动 转向 循环 机械 转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转向器扇齿轴总成,具体的说一种用于EPS电动转向的循环球机械转向器,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循环球机械转向器,在国际上是比较成熟的产品,目前广泛用于商用车上,其内部结构主要涉及到精度较高的机械传动。循环球机械转向器运用于EPS电动转向时,承受电机反馈作用力较大,特别是颠簸路面时,反馈作用力无限增大易导致齿式传动副及滚珠丝杠传动副受损,长期处于此状态会导致转向器转向不平顺,发卡;同时机械转向器原调整机构长时间使用会导致齿面磨损,产生间隙。据申请人了解:现阶段循环球机械转向器运用于EPS电动转向时,循环球机械转向器总成上普遍采用弹性挡圈结构11,调整螺栓44直接安装于扇齿轴端内,使用过程中易产生间隙,无法有效满足EPS电动转向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EPS电动转向的循环球机械转向器,有效解决了因电动转向反馈力过大导致的转向不平顺,发卡以及长时间使用间隙大的问题。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EPS电动转向的循环球机械转向,包括扇齿轴,扇齿轴端处向下开设凹腔,在凹腔内依次配合装入平滚针轴承、碟形弹簧、调整螺母、调整螺栓,调整螺栓通过其上配合的调整螺母压紧碟形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扇齿轴颈端制有与调整螺栓上螺纹相匹配螺纹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扇齿轴处的凹腔至少具有30.5mm深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原有调整机构由调整螺栓和弹性挡圈结构更改为平面滚针轴承、碟形弹簧、调整螺母、调整螺栓结构,与现有技术产生的作用相比,此结构可有效吸收电动助力转向时电机反馈作用力,减少螺母和扇齿轴齿面及螺杆螺母滚道因电动助力反馈作用力产生变形及磨损,同时能够补偿因长期使用过程中齿面啮合产生的间隙,提高了转向器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转向器总成上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EPS电动转向的循环球机械转向器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扇齿轴,扇齿轴端处向下开设凹腔A,在凹腔A内依次配合装入平滚针轴承1、碟形弹簧2、调整螺母3、调整螺栓4,调整螺栓4通过其上配合的调整螺母3压紧碟形弹簧2。在本实施例中,还全新设计了扇齿轴端的结构,将原有现有技术中的扇齿轴颈端通孔改为与调整螺栓上螺纹相匹配螺纹孔,开设凹腔A至少为30.5mm深度,为调整机构组件的装配留出空间,从而将装入平滚针轴承1、碟形弹簧2、调整螺母3、调整螺栓4新型调整机构运用于循环球机械转向器总成上,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调整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循环球机械转向器运用于EPS电动转向时,能承受电机反馈较大作用力,并且能有效地吸收电机反馈作用力,也能够补偿因长期使用过程中齿面啮合产生的间隙,大大提高了转向器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东华汽车转向器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东华汽车转向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79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高结构强度的汽车侧梁
- 下一篇:一种儿童座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