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焊接侧围吊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38353.7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1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王珏;魏明利;申庆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5/18 | 分类号: | B62D65/1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徐永雷 |
地址: | 21418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接 侧围吊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身侧围的输送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焊接侧围吊具,属于输送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车身侧围是汽车车身制造的关键部位,它的制造质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外观和性能。在汽车生产流程中,汽车车身侧围的输送设备对于汽车车身的制造精度有重要的影响,汽车侧围输送设备要能够实现准确定位、精确组装等功能,而且还要考虑到给输送机构及升降系统留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和运动空间,彼此不能干涉。由于汽车车身侧围形状复杂,现有的侧围输送设备在输送过程中存在容易晃动、重心不稳现象,影响装配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焊接侧围吊具,其结构巧妙合理,能够实现汽车车身侧围的稳定吊装,保证装配精度和汽车制造质量。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焊接侧围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框架和下门形架;所述上框架的下梁上固定有与下梁垂直的前横杆和后横杆;所述前横杆两端分别安装有前支撑轮组件,所述前支撑轮组件用于托住车身侧围A柱与B柱之间的上边框;所述后横杆两端分别安装有后支撑轮组件,所述后支撑轮组件用于托住车身侧围B柱与C柱之间的上边框;所述下门形架两端的顶梁固定在上框架下梁的前后两端,下门形架的左右两侧设有向外的多个限位支撑,限位支撑的外端安装有支撑头,所述支撑头用于向外顶住车身侧围下部内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支撑上还安装有支托块,所述支撑头用于托住车身侧围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支撑轮组件包括前支撑轮、前轮轴和前轮架,前轮架固定在前横梁两端,前轮轴内端固定在前轮架上,前支撑轮安装在前轮轴上,前支撑轮的轮槽形状与车身侧围A柱与B柱之间的上边框内边沿形状相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支撑轮组件包括后支撑轮、后轮轴和后轮架,后轮架固定在后横梁两端,后轮轴内端固定在后轮架上,后支撑轮安装在后轮轴上,后支撑轮的轮槽形状与车身侧围B柱与C柱之间的上边框内边沿形状相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框架的下梁的上还有与下梁垂直的中间横杆,所述中间横杆位于前横杆和后横杆之间,中间横杆两端分别安装有中间支撑组件,所述中间支撑组件用于向外撑在车身侧围的B柱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支撑组件包括线性滑轨、支撑杆和支撑块,所述线性滑轨安装在中间横杆端部,支撑杆一端固定安装在线性滑轨的滑块上,支撑杆另一端向外连接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形状与车身侧围B柱的内侧面形状相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头与限位支撑之间安装有第一调整垫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支撑与下门形架之间安装有第二调整垫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合理,能够实现汽车车身侧围的稳定吊装,保证装配精度和汽车制造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的A-A向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B-B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实施例中的焊接侧围吊具主要由上框架1、前支撑轮组件2、后支撑轮组件3、前横杆4、后横杆5、中间横杆6、下门形架7、限位支撑8、支撑头9、第一调整垫片10、第二调整垫片11、支托块12和中间支撑组件13等组成。
如图1所示,所述上框架1的下梁1a上固定有与下梁1a垂直的前横杆4和后横杆5;所述前横杆4两端分别安装有前支撑轮组件2,所述前支撑轮组件2用于托住车身侧围A柱与B柱之间的上边框;所述后横杆5两端分别安装有后支撑轮组件3,所述后支撑轮组件3用于托住车身侧围B柱与C柱之间的上边框;所述下门形架7两端的顶梁7a固定在上框架1下梁1a的前后两端,下门形架7的左右两侧设有向外的多个限位支撑8,限位支撑8的外端安装有支撑头9,所述支撑头9用于向外顶住车身侧围下部内侧面。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支撑8上还安装有支托块12,所述支撑头9用于托住车身侧围的底部,从而使车身侧围更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83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边撑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变截面通风管道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