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力机车牵引控制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39161.8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3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景海林;陈铁年;隋德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车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C17/00 | 分类号: | B61C17/00;B61C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马爽;黄健 |
地址: | 116045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机车 牵引 控制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机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机车牵引控制单元。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迅速发展,电力机车的需要也不断增加。牵引控制单元作为电力机车电传动系统的核心部件,其通过微控制器以及相关电路实现对整流器、牵引逆变器等的控制,并能够实现对牵引电传系统中的各子电路进行单点程序下载、故障信息下载、单点维护等功能。
目前,一种较为成熟的实现牵引控制单元的上述功能的方法是电力机车牵引控制单元的各子电路板卡卡分别通过各自对应的RJ45或M12等以太网接口连接到牵引控制单元外部的以太网交换机上,通过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实现对牵引控制单元内各子电路板卡卡的单点程序及故障信息下载、单点故障信息及过程信息存储、单点维护等功能要求。
上述方案中,将以太网交换机置于牵引控制单元外部,安装在变流柜的某一位置。牵引控制单元的每个子电路板卡板卡都需要用各自对应的RJ45或M12等接口连至牵引控制单元外部的以太网交换机上,实际应用中,不但要考虑以太网交换机在变流柜中的具体安装位置,还要考虑变流柜内的布线,不但增加了设备成本,还占有较大的空间位置,布线复杂、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机车牵引控制单元,用以克服现有将每个子电路板卡通过各自对应的一个以太网口连接到外部的以太网交换机上的技术方案中所导致的布线复杂、成本高,且使用不便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力机车牵引控制单元,所述牵引控制单元安装于牵引控制单元机箱中,所述牵引控制单元包括:
以太网交换机板卡,以及至少一个子电路板卡,所述以太网交换机板卡和所述子电路板卡通过所述机箱中的背板以太网总线连接;
所述以太网交换机板卡上设置有一个以太网接口,所述以太网交换机板卡中包括微控制器MCU,所述MCU通过所述以太网接口接收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子电路板卡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子电路板卡中的每个子电路板卡中都具有可编程芯片,每个所述可编程芯片预先配置有芯片地址。
具体地,所述控制指令包括程序下载指令,所述程序下载指令中包括与所述每个子电路板卡分别对应的待下载程序;
所述MCU具体用于在通过所述以太网接口接收到所述程序下载指令后,根据解析得到的每个所述待下载程序对应的芯片地址,将每个所述待下载程序下载到对应的子电路板卡中。
具体地,所述控制指令还包括调试指令,所述调试指令中包括待调试子电路板卡中的可编程芯片的芯片地址;
所述MCU具体用于在通过所述以太网接口接收到所述调试指令后,根据解析得到的所述待调试子电路板卡中的可编程芯片的芯片地址,对所述待调试子电路板卡进行调试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以太网交换机板卡中还包括中央处理器CPU、以太网芯片以及存储器;
所述CPU分别与所述以太网芯片和所述存储器连接,所述以太网芯片与所述MCU连接;
所述MCU还用于接收所述每个子电路板卡的运行信息,并将所述运行信息通过所述以太网芯片发送给所述CPU;
所述CPU用于将所述运行信息存入所述存储器中,其中,所述运行信息中包括运行故障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控制单元中还包括与所述MCU连接的多个网络变压器;
所述MCU通过所述多个网络变压器中的第一网络变压器与所述以太网接口连接;
所述MCU通过所述多个网络变压器中的第二网络变压器与所述以太网芯片连接;
所述MCU通过所述多个网络变压器中分别与每个所述子电路板卡对应的网络变压器与每个所述子电路板卡对应连接。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子电路板卡中还包括与自身的可编程芯片连接的网络变压器。
具体地,所述以太网接口包括如下接口中的任一种:
RJ45接口、M12接口。
具体地,所述子电路板卡包括如下板卡中的至少一种:
CPU板卡、信号板卡、数字信号输入输出DI/DO板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车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北车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91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分子及其作为有机半导体的用途
- 下一篇:一种雾幕隔断式屏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