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桩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39426.4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2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张锡治;张潮;马健;蔡魏巍;陈强;李刚;易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张锡治;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48 | 分类号: | E02D5/48;E02D5/50;E02D5/5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金亭 |
地址: | 300073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工民建及海洋港口工程等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装配式桩及其施工方法,可用于各类结构工程的承力桩及软弱土支护桩。
背景技术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系工厂化生产、材料性能得到最大发挥的管桩。它的制造工艺简单,适应面广,经济效益高,在软土地基中被广泛应用,但由于生产、施工工艺上的制约,桩的壁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管桩水平承载力较小,横向抗弯力矩小,在承受水平荷载的多高层建筑物桩基中适用性较差。另一方面,钻孔灌注桩水平承载力高,但易产生缩颈、桩身砼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且工序复杂,施工中产生的泥浆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装配式桩,该装配式桩能够将管桩和钻孔灌注桩的优势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桩,包括在下管桩,所述在下管桩内设有在下管桩钢筋笼,在所述在下管桩上端设有上端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下管桩的上端装配有顶部管桩,在所述顶部管桩的下端设有压装在所述上端板上的下端板,所述下端板与所述上端板连接,所述顶部管桩内设置顶部管桩钢筋笼,在所述顶部管桩的钢筋笼上每隔200~400mm设置一道井字形复合箍筋,在所述顶部管桩内设有后浇混凝土灌芯。在下管桩与顶部管桩均可在普通管桩生产设备上生产。
所述下端板设有上翻的下裙板和下端板环状凸起,所述下裙板固嵌在所述顶部管桩的外侧,所述下裙板内部设有锚固于顶部管桩的栓钉Ⅰ,所述上端板设有下翻的上裙板和上端板环状凸起,所述上裙板固嵌在所述在下管桩的外侧,所述上裙板内部设有锚固于在下管桩的栓钉Ⅱ;连接环板抱紧在所述在下管桩和所述顶部管桩的外表面上,所述连接环板设有与上端板环状凸起和下端板环状凸起卡紧的凹槽,所述连接环板包括通过销轴铰接的两瓣弧形单片,每瓣所述弧形单片的启闭端与所述下裙板和所述上裙板各通过一装配螺栓连接,所述装配螺栓的中心线与所述装配式桩的径向一致。
所述顶部管桩是部分预应力管桩或零预应力管桩,所述顶部管桩的钢筋笼的纵向钢筋采用预应力钢棒和带肋高强钢筋混合配筋或全部为带肋高强钢筋,所述顶部管桩的钢筋笼的纵向钢筋伸出桩端长度≥10d,d为带肋高强钢筋直径,所述顶部管桩的钢筋笼的箍筋采用螺旋箍筋;所述在下管桩采用预应力管桩,所述在下管桩的钢筋笼的纵向钢筋采用预应力钢棒形成。
所述顶部管桩的钢筋笼的纵向钢筋伸出桩端的上端加焊带肋高强钢筋。
所述下端板和所述上端板焊接连接、钢筋自锁连接或采用连接环板连接。
所述顶部管桩的长度不小于五倍桩身直径且穿过软土层厚度以下不小于三倍桩身直径长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将上下两节预制管桩装配在一起,并通过在顶部管桩内浇筑后浇混凝土灌芯的方式,将管桩和钻孔灌注桩的优势融合在一起,后浇混凝土灌芯提高了装配式桩的水平承载力,采用全部或部分带肋高强钢筋,避免高强钢棒的延性差、握裹力弱的缺点,相较于灌注桩造价更低,施工更方便,质量容易保证,且施工中无泥浆处理,属于绿色环保施工。采用连接环板连接的方式接桩,能够省去现场的焊接工作,减少现场施工量。本实用新型具有接桩简便、快捷、造价低、施工快、质量易保证、承载力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桩连接部分剖面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桩弧形单片的立面图;
图3-2为图3-1的A-A剖视图;
图3-3为图3-1的B-B剖视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桩的顶部管桩的钢筋笼立面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桩的施工方法步骤七)的施工结构图。
图中:1为顶部管桩;11为下端板;111为下裙板;112为下端板环状凸起;113为栓钉Ⅰ;2为在下管桩;21为上端板;22为预应力钢棒;211为上裙板;212为上端板环状凸起;213为栓钉Ⅱ;3为连接环板;31为装配螺栓;32为螺栓孔;33为销轴;34为连接环板凹槽;4为顶部管桩的钢筋笼;41为顶部管桩纵向钢筋;42为顶部管桩螺旋箍筋;43为井字形复合箍筋;44为加焊钢筋;5为后浇混凝土灌芯;6为桩侧土;7为注浆加固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张锡治;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张锡治;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94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坝石墨导电混凝土温控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走式自动提升全回转一体构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