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封山育林的茶叶种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39795.3 | 申请日: | 2014-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400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由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程新敏 |
地址: | 5503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封山育林 茶叶 种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封山育林的茶叶种植结构,属于茶叶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贵州山地较多,为响应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及提高贵州省的绿化率,采用种植茶叶既有效增加山地的绿化率,又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然而在现有的茶叶种植中,由于山地环境复杂,使得茶叶成活率一般只有60%-00%,为防止水土流失,山地茶叶种植的间距必须设定一定的范围,若茶叶按标准间距种植,当出现茶叶死后,必须通过买新的茶叶进行补栽,不但浪费大量人力、财力,且补栽后的茶叶生长周期与原有茶叶周期不一致,使得后期茶叶维护难度增加,现有山地茶叶种植都是采用双垄双株的办法来解决此问题,但是若同一位置内双株茶叶都没有成活,仍然需要采用新茶叶来补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封山育林的茶叶种植结构,能大大减少补栽次数,同时保证茶叶生长的统一性,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封山育林的茶叶种植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垄艮,在垄艮上均布栽植茶叶,垄艮间的茶叶位置相互错位。
前述的一种用于封山育林的茶叶种植结构中,在垄艮上的单株茶叶间种植备用茶叶。
前述的一种用于封山育林的茶叶种植结构中,所述备用茶叶种植位置为单株茶叶间的中点位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单垄的茶叶间种植备用茶叶,备用茶叶位置为茶叶间的中点位置处,当相邻间茶叶(包含备用茶叶)的连续死亡小于3株时,其茶叶间距仍在设计范围内,当相邻间茶叶(包含备用茶叶)死亡不小于3株时,可采用将其他正常成活的备用茶叶移栽过来,实现茶叶间距在设计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方法简单,操作方便,能大大节省补栽所需的劳动力和财力,且后期茶叶的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用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用于封山育林的茶叶种植结构,如附图所示,包括相互平行的垄艮1,在垄艮1上均布栽植茶叶2,垄艮1间的茶叶2位置相互错位,在垄艮1上的单株茶叶2间种植备用茶叶3,该备用茶叶3种植位置为单株茶叶2间的中点位置。
具体原理为,若设计标准的茶叶间距a,采用双垄单株,垄间的茶叶位置相互错位种植,且单垄上茶叶间距为a,然后再单垄茶叶间中心位置栽有备用茶叶,使得茶叶整体间距为a/2,在后期,当单垄上茶叶(包含备用茶叶)连续死亡为1株时,则只有死亡处茶叶间距为a,其余都为a/2,满足设计要求;当单垄上茶叶(包含备用茶叶)连续死亡为2株时,则只有死亡处茶叶间距为3a/2,其余都为a/2,满足设计要求,也可不移栽备用茶叶,当单垄上茶叶(包含备用茶叶)连续死亡为不低于2株时,则在茶叶死亡处移栽备用茶叶,使得整体茶叶的间距不超过a,从而完成整个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由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由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97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块化绿化花盘
- 下一篇:一种新型农业用饲草自动粉碎加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