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式电子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41317.6 | 申请日: | 2014-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7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陈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鸣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5400 湖北省黄***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电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子可拆卸,供电部分与雾化组件一体化设计,通过发热丝加热将烟油雾化,产生烟雾供消费者使用的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电子烟结构是由电池杆、雾化器两部分,通过螺牙拧在一下,通电后,发热丝加热将烟油雾化,产生烟雾供消费者使用。此种产品由于使用的电池为锂电池,在生产、运输及使用过程中,由于锂电池应用钴酸锂的锂离子电池,在过充甚至正常充放电时,锂离子在负极堆积形成枝晶,刺穿隔膜,形成内部形成大电流,温度上升导致隔膜熔化,短路面积扩大,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外部短路时,由于外部负载过低,电池瞬间大电流放电。在内阻上消耗大量能量,产生巨大热量,发产短路的情况上容易发生爆炸起火造成安全隐患。
而且,现有的电子烟在没有电的情况下,无法使用。必须通过充电器连接进行补电,在没有带充电器的情况上,也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式电子烟,不仅装配及拆卸简单,而且雾化器、电池更换方便,维修快捷,使用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式电子烟,包括烟嘴、与烟嘴连接的雾化组件、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雾化组件包括透明管和设于透明管内部的雾化管、发热丝和电极座,所述的雾化管设于电极座上,发热丝与雾化管连接,所述的电源组件包括电池壳体与设于电池壳体内的电池、电极片和开关,所述电池、电极片、开关和雾化管串联形成电路,所述的雾化管上端设有通槽,所述的发热丝设于通槽处并搭于雾化管两侧,用硅胶套套紧。
优选的,所述的电池为干电池。
优选的,所述的烟嘴上套有外螺纹,透明管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的烟嘴与透明管通过螺纹形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烟嘴与透明管的连接处设有阻油器和O型圈。
优选的,所述的雾化管上端通孔处设有内管。
优选的,所述的电池壳体包括电池前盖、电池下盖和电池上盖,所述的开关与透明管的一端置于电池前盖和电池下盖形成的空腔内。
优选的,所述的开关与雾化管的连接处设有电源指示灯。
优选的,所述的开关为按制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装上电池,合上电池盖,注入烟油,只需手按下开关,接通电源,发热丝加热,烟油雾化产生烟雾,即可使用,当没有电时,更换电池可以继续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有问题,一把螺丝刀即可拆卸维修,电池可拆卸充电,非常方便,碱性电池,而且本一体式电子烟设计是采用干电池作为电源,干电池是用碱性氢氧化钾作为电解液,电池的电极材料都是锌和锰,安全性稳定,并且比锂电池价格更低更经济。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体式电子烟的主剖视图。
图2是一体式电子烟的侧剖视图。
图中1.烟嘴,2.O型圈,3.外螺纹,4.内螺纹,5.阻油器,6.透明管,7.硅胶套,8.内管,9.发热丝,10.雾化管,11.按制帽,12.按制,13.电极座,14.O型圈,15.电池前盖,16.硅胶塞,17.正负电极片A,18.负电极片,19.电池下盖,20.正负电极片B,21.正电极片,22.电池上盖,23. 电源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一体式电子烟,包括烟嘴1、与烟嘴1连接的雾化组件、电源组件,雾化组件包括透明管6和设于透明管6内部的雾化管10、发热丝9和电极座13,电极座13与透明管6的连接处设有O型圈14,烟嘴1上套有外螺纹3,透明管6上设有内螺纹4,烟嘴1与透明管6通过螺纹形式连接,其连接处设有阻油器5和O型圈2。
雾化管10设于电极座13上,电源组件包括电池壳体与设于电池壳体上的电池、电极片和开关,电池、电极片、开关和雾化管10串联形成电路,电极片包括正负电极片A17、正负电极片B20,负电极片18和正电极片21,电池壳体包括电池前盖15、电池下盖19和电池上盖22,开关与透明管6的一端置于电池前盖15和电池下盖19形成的空腔内,开关与雾化管10的连接处设有电源指示灯23,开关为按制开关,包括按制12和按制帽11。
雾化管10上端设有通槽,发热丝9设于通槽处并搭于雾化管10两侧,用硅胶套7套紧,雾化管上端通孔处设有内管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鸣,未经陈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413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