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副灯的灯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41638.6 | 申请日: | 2014-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13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苏佰成;黄信祥;陈赞代;何志鹏;雷富春;蔡雪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田昌灯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3/04;F21Y101/02;F21Y1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285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副灯 灯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尤其涉及一种带副灯的灯具。
背景技术
图1为普通灯具的结构示意图,在漆黑的夜晚,当需要开启灯具时,人们往往需要在迷迷糊糊的状态下单凭感觉去寻找灯具开关的位置,对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同时,由于在黑暗的环境中,人体容易与物件发生碰撞,造成安全威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带副灯的灯具,可将主灯与副灯相结合,有效地控制副灯及主灯的开闭,适应性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副灯的灯具,包括用于将灯具固定于墙壁上的吸壁盘,所述吸壁盘上安装有主灯及与所述主灯连接的主灯开关,所述主灯开关连接至电源机构,所述吸壁盘内安装有副灯、控制器及光电眼,所述副灯、光电眼及电源机构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光电眼实时检测移动物体并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副灯的开闭状态;所述吸壁盘上设有与所述副灯相配合的透光槽,所述副灯通过所述透光槽向外发射光线;所述吸壁盘上设有与所述光电眼相配合的光电槽,所述光电眼通过所述光电槽向外发射红外光线,实时检测移动物体。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光电眼、控制器及副灯依次串联至电源机构上,构成副电路。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主灯开关及主灯依次串联至电源机构上,构成主电路。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副电路与主电路并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控制器内设有延时电路。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吸壁盘呈椭圆柱状,所述透光槽设于所述椭圆柱的柱面上,所述光电槽设于所述椭圆柱的上表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吸壁盘上设有安装管,所述主灯安装于所述安装管上,所述主灯与主灯开关之间的连接线嵌于所述安装管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副灯为两组,分别设于所述吸壁盘两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主灯及副灯为LED灯。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主灯开关为拉链开关。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主灯与副灯相结合,在吸壁盘内安装副灯、控制器及光电眼,并在吸壁盘上开设透光槽及光电槽,使光电眼通过光电槽向外发射红外光线,实时检测移动物体,并将反馈信号实时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灵活地控制副灯的开启或关闭。具体地,当光电眼检测到移动物体时,副灯开启,用户可以根据副灯的提示打开主灯,防止发生碰撞事故;当光电眼检测到不存在移动物体时,控制器控制副灯达到预设时间后关闭,防止人在短时间内折返所造成的副灯频繁开闭,保证副灯的使用寿命。
同时,把副灯的透光槽设于吸壁盘的椭圆柱的柱面底部,使副灯的光线不会在夜间对人的眼睛造成正面照射,又可以使副灯的光线可以照射到地面情况,达到了更好的人性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普通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副灯的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副灯的灯具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副灯的灯具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结合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带副灯的灯具的实施例,包括用于将灯具固定于墙壁上的吸壁盘1,所述吸壁盘1上安装有用于照明的主灯2及与所述主灯2连接的主灯开关3,所述主灯开关3连接至电源机构。其中,所述吸壁盘1内安装有副灯4、控制器5及光电眼6,所述副灯4、光电眼6及电源机构分别与所述控制器5连接,所述光电眼6实时检测移动物体并通过所述控制器5控制所述副灯4的开闭状态。相应地,所述吸壁盘1上设有与所述副灯4相配合的透光槽7,所述副灯4通过所述透光槽7向外发射光线;所述吸壁盘1上设有与所述光电眼6相配合的光电槽,所述光电眼6通过所述光电槽向外发射红外光线,实时检测移动物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田昌灯饰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田昌灯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416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