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备室内采暖用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43217.7 | 申请日: | 2014-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383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赵若红;范道波;徐安;傅继阳;刘爱荣;吴玖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5/32 | 分类号: | E04B5/32;F24D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田欣欣;李雪花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室内 采暖 用上 电极 导电 混凝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导电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制备室内采暖用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冬季人们常用的室内采暖方法有散热片采暖,空调采暖,电暖器采暖等。但这些方法均存在同样的缺点,就是发热集中、局部温度过高,无法使室内的温度均匀分布,因而难以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的采暖环境,人们处在这样的室内采暖环境中容易感觉燥热口干等不良反应,另一方面,上述采暖装置也容易在室内产生扬尘,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
近年来,地板采暖由于其舒适性好,房间整体升温均匀,而逐渐成为了人们优选的采暖方式。地板采暖根据其目前常用的采暖方式可分为水暖地板采暖与电暖地板采暖。但是在现有技术中,这两种方式也存在其自身的不足,主要是建设成本较高。水暖地板的主要组成部件为锅炉、分集水器、地面水管、暖气片、温控器及连接配件等,除了铺设水暖地板的施工工艺十分复杂之外,还需另外提供专门放置锅炉的房间,单位面积建设经费过高,后期维护费用也很高。而电暖地板则主要采用发热主材(如碳纤维膜,碳晶膜,碳纤维电缆,发热电缆等)、温控器及连接配件等建设而成,其建设成本同样较高,而且还需要在原有地面的基础上抬高5-6cm进行建设,使得本来有限的室内空间进一步压缩。
以水泥为基础材料制作导电混凝土板,直接铺设成采暖地面,是现有室内采暖领域的研究热点。导电混凝土板根据其电极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采用上下分布式电极,另一类是采用左右分布式电极。采用左右分布式电极的导电混凝土板的施工工艺简单,电极可以在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后一次性放入成型,但是其电阻较大,发热效率低。而采用上下分布式电极的导电混凝土板的电阻则远远小于采用左右分布式电极的导电混凝土板,发热快且均匀,但其复杂的施工工艺成了约束其发展的主要因素。采用上下分布式电极的导电混凝土板在施工中存在以下难点:1、为了使导电混凝土与电极能够很好的连接,现有的导电混凝土板的电极一般均采用钢丝网,但是由于钢丝网的刚度较小,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移位等问题,从而导致导电混凝土两个电极之间的位置无法精确控制,进而最终导致导电混凝土板发热不均匀;2、为了使得上层混凝土有足够的重量来抑制作为电极的钢丝网的变形,一般采用上下分布式电极的导电混凝土板的厚度至少需要达到5cm以上,这对于室内采暖地砖而言,其厚度明显过大,然而根据现有的工艺技术,在实际制作时已经无法再进一步将导电混凝土板做的更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制备室内采暖用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的装置。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了制备室内采暖用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的装置,所述导电混凝土板内呈上下布置有平行间隔的两张电极网,所述两张电极网,根据其在所述导电混凝土板内的相对位置,分别为上层电极网和下层电极网,所述装置包括张拉设备、底模板和呈框形的成型侧模,张拉设备能平行间隔地夹紧所述两张电极网相对的两边,并悬空铺张拉直所述两张电极网,底模板设置于所述两张电极网的下方,并与张拉设备固定连接,成型侧模拼接安装于底模板上,底模板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成型侧模的内框的横截面积,成型侧模的内框始终放置于底模板的外边框之内,成型侧模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对齐安装的顶层侧模框、中层侧模框和底层侧模框,底层侧模框匹配拼装于下层电极网与底模板之间,中层侧模框匹配拼装于所述两张电极网之间,顶层侧模框设置于上层电极网。
具体地,所述张拉设备包括底座,底座上相对设置有两个压力夹用于分别夹紧所述两张电极网相对的两边,底模板即设置于两个压力夹之间,所述压力夹上设置有可更换的间隔件,压力夹夹紧所述两张电极网时,间隔件被夹紧于所述两张电极网之间以隔开所述两张电极网,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间隔件,可调节所述两张电极网在张拉设备上的平行间距,再配合更换相应的中层侧模框,从而可制作出不同高度的导电混凝土板。
两个压力夹之间的距离可调,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导轨,至少一个压力夹可沿所述导轨移动并可锁定于所述导轨以调节两个压力夹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两个压力夹可垂直升降调节高度,这样即可调节下层电极网与底模板之间距离,以匹配不同高度的底层侧模框,这样可以扩大导电混凝土板的调整范围,便于进一步调整导电混凝土板的高度。其垂直升降可通过将压力夹匹配套装于竖直的丝杆上,使压力夹与丝杆产生相对转动来实现。
优选地,所述顶层侧模框、中层侧模框和底层侧模框均呈方框形,特别地,底层侧模框和中层侧模框均分别由两个“[”形的半框对接拼接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432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密肋网梁网腔构造板箱
- 下一篇:防粘接的防水卷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