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循环负压补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45050.8 | 申请日: | 2014-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6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尹兆芳;马子涵;沈玉红;尹树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鑫和供水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7/09 | 分类号: | E03B7/09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树祥 |
地址: | 262600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循环 补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无负压二次给水设备的全自动循环负压补偿器,属于无负压调节配属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城市自来水的供应一般是通过管道传到各个用水区,然后在小区建塔,或者采用“水池-水泵-水箱”联合供水的方式,水由市政至水池,利用水泵提升和水箱调节流量。
传统供水方式虽然能够满足压力和流量,但是由于自来水被放入水池后再经水泵二次加压提升至水箱向用户供水,使得自来水原有压力得不到应用,不仅系统电耗大而且安装维护麻烦;同时修建水池和水箱也增加了基建投资,并易造成二次污染、漏水、供水安全性低等一系列弊端。因此,现代社会急需一种新型的供水设备解决上述问题。
70年代初国外逐渐出现了一种自动调节泵,具有电断路保护功能以及自动恢复功能。而我国发展较为缓慢,从90年代初开始研究该项技术,经过逐步改进,近年来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具有类似功能的水泵。
该技术采用稳流罐及稳流罐上加装自拍气阀为主的给水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无负压式给水。但该方式弊端在于没有解决自来水与空气接触。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影响用户用水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了克服传统技术的以上弊端,提供一种全自动循环负压补偿器,能够与无负压给水设备形成管网给水压力内部自动调节补偿。彻底杜绝空气接触而带来的二次供水中的污染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循环负压补偿器,包括一端具有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开口处密封连接有连接法兰,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感压抑制器和双向连通管,感压抑制器和双向连通管之间通过循环止闭器连接。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所述壳体内还安装有通过将感压抑制器感应的信号控制变为循环止闭器的启闭动作的自动控制模块。
双向连通管的其中一端穿过连接法兰并与连接法兰固接、另一端与循环止闭器连通。
感压抑制器的上端一侧安装有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与自动控制模块之间电连接。
循环止闭器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循环止闭器的启闭动作启闭的电磁吸合器,所述电磁吸合器与自动控制模块之间通过第二继电器电连接。
循环止闭器包括一阀座,所述阀座上设置有用于将双向连通管与感压抑制器连通的通道,所述阀座上还设有用以将通道启闭的阀板,所述阀板与电磁吸合器连接。
感压抑制器包括一杯状筒体,所述筒体的下端的截面直径小于上端的截面直径,筒体的上端与阀座固定密封连接,筒体的下端与连接法兰固接,筒体的下端具有下端通气口。
筒体内安装有直径大于下端通气口的截面直径的球体,所述球体的上端连接有触头,所述筒体内靠近触头上方的位置设置有弹性片,所述弹性片与第一继电器连接。
输入压力为正时,通过下端通气口进入的气体推动球体上移,触头推动弹性片,弹性片接通第一继电器,第一继电器输送信号至自动控制模块内信号收集电路,经过判读后发送电路发送开启信号至第二继电器,第二继电器控制电磁吸和器动作,带动循环止闭器的阀板移动,将通道开启,输入压力通过双向连通管至其他密闭的设备。
当输入压力为负值(即密闭设备内压力大于输入压力)时,球体下移,触头与弹性片分离,弹性片复位,第一继电器中断输送信号至自动控制模块内信号收集电路,经过判读后发送电路发送关闭信号至第二继电器,第二继电器控制电磁吸和器动作,带动循环止闭器的阀板移动,将通道关闭,输出压力通过双向连通管至需补充压力设备。
本实用新型通过感压抑制器与自动控腔内信号采集模块做到压力信息收集、判断后通过自动控制模块控制循环止闭器。其目的是做到控制无负压供水负压平衡、对市政管网不产生吸程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控制精度极高(小于0.001Mpa)正、负压转换反应时间短(小于0.5S)安装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感压抑制器;3-循环止闭器;4-自动控制模块;5-双向连通管;6-第一继电器;7-第二继电器;8-电磁吸合器;9-连接法兰;10-阀座;11-阀板;12-通道;13-弹性片;14-筒体;15-球体;16-触头;17-下端通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鑫和供水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鑫和供水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450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射流装置的无负压供水设备
- 下一篇:一种快速反应的负压抑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