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管拉杆桁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45139.4 | 申请日: | 2014-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6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斌;郑胜林;郭忠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河创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倪中翔 |
地址: | 1013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管 拉杆 桁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幕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圆管拉杆桁架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外围护幕墙在外观视觉上往往要求有较高的通透性,因此需尽量采用纤细的结构杆作为支撑。然而,建筑主体结构在设计时往往会受到一些限制条件影响,不能承担由围护结构传递的较大的荷载,故要求围护结构体系对主体结构的影响要尽量小。有些实际工程中还存在主体结构的幕墙面距主体结构面有较大距离,从而造成幕墙支撑体系无法实现有效落地生根的现象。现有的较大跨度的幕墙围护结构多采用钢桁架体系、索网结构体系、拉杆桁架体系等,由于受结构体系自身特点以及建筑外观的要求,上述几种现有技术有如下不足之处:
1.采用钢桁架体系截面的结构,构件截面尺寸较为粗大,影响幕墙的通透性能,视觉外观效果不好。
2.如图1所示,如果采用完全拉杆桁架体系结构或者索网结构体系;由于拉杆1’、交叉拉杆2’中预应力的存在,会给主体结构的设计带来不利的影响,通常主体结构的薄楼板承载水平荷载是可以的,但承担较大的竖向或者弯矩荷载就较为不利。
3.当建筑的幕墙面距离主体结构面距离较远,且建筑物底部需要较大的空间时,幕墙围护结构无法实现有效的落地生根。此种情况下如依然想使用完全由预应力构件组成的体系,则存在较大的困难.。
因此,上述这些体系均很难能同时满足有如上要求的幕墙结构设计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管拉杆桁架系统,其结构简单轻盈,既能在建筑通透和视觉效果上发挥较好的作用,又可以适用现有建筑结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圆管拉杆桁架系统,它包括若干排竖向圆管,每排竖向圆管包括若干头尾相接竖直排列的圆管;该竖向圆管顶部吊设在建筑主体顶部挑出的钢梁上;相邻圆管之间设有横向的矩形管,该矩形管上下表面对应圆管的位置分别设有上套筒及下套筒,该圆管的上下两端分别插设于该下套筒及上套筒;该建筑主体的层间楼板设有横向的支撑圆管,与横向矩形管垂直连接;该矩形管设有水平撑杆,相邻的水平撑杆末端之间通过竖拉杆连接;该水平撑杆、竖向圆管和横向支撑圆管三者之间通过交叉拉杆连接,该交叉拉杆的一侧两端均固定在该竖向圆管上,另一侧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撑杆末端和支撑圆管上,形成稳定的抗风体系;所述上套筒及下套筒具有内螺纹,所述圆管上下两端具有与该内螺纹对应的外螺纹。
所述矩形管为通过插芯连接的若干横管,所述上套筒及下套筒设于该插芯。
所述支撑圆管两端分别与所述层间楼板及所述矩形管铰接。
所述圆管、矩形管、上套筒、下套筒、支撑圆管、方管、竖拉杆、交叉拉杆均为不锈钢。
所述圆管直径为70mm。
位于所述建筑主体最下部的支撑圆管的截面厚度应大于其他支撑圆管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圆管替代传统桁架体系中的前端拉杆,充分利用圆管可以承压的特性,使原先需要较强边界的拉杆桁架体系,变成了一种类自平衡的结构体系;同时解决了幕墙体系距离主体结构较远,其结构体系无法生根,且主体结构的薄楼板不能承受太多的不利荷载影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拉杆桁架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圆管拉杆桁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圆管与矩形管的交叉节点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显而易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河创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河创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451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风防雨百叶及其构成的百叶窗
- 下一篇:用于鞋类物品的编织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