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简易家用疝气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45186.9 | 申请日: | 2014-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0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李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素华 |
主分类号: | A61F5/24 | 分类号: | A61F5/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82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家用 疝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具体是一种简易家用疝气带。
背景技术
疝,是一种病,某一脏器通过周围组织较薄弱的地方隆起。头、膈、腹股沟等部都能发生这种病。疝气,通常是指腹股沟部的疝。症状是腹股沟凸起或阴囊肿大,时有剧痛,俗称“小肠串气”。疝气大多是因患者强烈咳嗽、打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人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因素引发的,中医认为是气血不畅造成的。
患了疝气若不及时治疗,小孩会影响生殖器的正常发育,中老年则易引起膀胱或前列腺疾病。还可导致肠梗阻、肠坏死、腹部剧痛等并发症。疝气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疾病,尤其在农村,发病率高。而在农村。外生殖器附近发现异常,羞于告诉家人,也羞于告诉医生,结果延误了治疗,给患者及家庭造成极大痛苦。而疝气的治疗越早越好。目前疝气治疗除手术外,保守疗法主要有药物疗法和疝气带疗法。疝气带是治疗疝气常用的工具,现有的疝气带种类很多,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其使用初期是效果很好,但是长时间使用,其疝气托经过患者身体汗液的浸湿以及洗涤,托内的填充物就会破碎进而结块变硬,使疝气托变形而无法使用,且在手术后一些患者又再次复发,需要再次使用疝气带,就需要在重新买,而在农村地区其医疗条件有限,使用疝气带就需要出去购买,来回路程容易耽误病情,其使用时间端,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易家用疝气带,解决了传统疝气带的疝气托经过身体汗液的浸湿以及洗涤,导致托内的填充物破碎进而结块变硬,使疝气托变形而无法使用的问题,避免了使用时需要外出购买耽误病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简易家用疝气带,包括带体1,所述的带体1的两端设置固定扣2,所述的裆带4固定设置于带体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裆带4上设置内芯托3,所述的内芯托3内部设置塑料托垫5。
其中一种简易家用疝气带,所述的内芯托3内的塑料托垫5具体为卷成柱状结构的塑料布。
其中一种简易家用疝气带,所述的固定扣2具体为纽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操作方便,解决了传统疝气带的疝气托经过身体汗液的浸湿以及洗涤,导致托内的填充物破碎进而结块变硬,使疝气托变形而无法使用的问题;使用方便,取材方便,利于自行制作,耐洗、耐磨,不易破碎,不结块,便于长时间使用,制作方法简单,材料易找,易学易做,适宜家庭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塑料托垫5为卷成柱状结构的塑料布,其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裁剪塑料布的尺寸大小,能堵住疝气口又感觉舒适为宜,能够根据患者的感觉及时改进,并且在人体体温的作用下变得柔软、舒适,便于肢体活动;安全有效,不住院治疗,费用低,无任何毒副作用,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实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带体,2.固定扣,3.内芯托,4.裆带,5.塑料托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一种简易家用疝气带,包括带体1,所述的带体1的两端设置固定扣2,所述的裆带4固定设置于带体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裆带4上设置内芯托3,所述的内芯托3内部设置塑料托垫5。
其中一种简易家用疝气带,所述的内芯托3内的塑料托垫5具体为卷成柱状结构的塑料布。
其中一种简易家用疝气带,所述的固定扣2具体为纽扣。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使患者一条腿穿过裆带4,将内芯托3对准疝气口,然后通过固定扣2将带体1固定在腰部即可,也可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或恢复情况,对内芯托3内塑料托垫5进行适合尺寸大小的裁剪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操作方便,使用方便,取材方便,利于自行制作,耐洗、耐磨,不易破碎,不结块,便于长时间使用,制作方法简单,材料易找,易学易做,适宜家庭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安全有效,不住院治疗,费用低,无任何毒副作用,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实用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素华,未经李素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451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