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流体进料均布分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45562.4 | 申请日: | 2014-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80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马金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亿凯(上海)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1/00 | 分类号: | B05B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01518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体 进料 分配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分配装置,尤其是一种进料均布分配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为实现进料流体的分布,业内常见采用的结构装置有两种:
其一,是在进料系统的后端安装喷嘴,利用喷嘴的喷洒实现流体的分散分布,但是,由于喷嘴结构存在的缺陷是易于损坏;
其二,利用喷淋管结构,即在进料口上设置一端带有喷射孔的管子。利用设置在管体管壁周围的均布的槽孔实现流体的均匀喷射,但是由于受到管子开孔方位和数量的限制,并不能达到全方位平均分配流体的目的;同时,由于管子在进行开孔设计后,削弱了管体的整体强度。开孔槽管的两长槽中间的连接部分,由于长时间处在喷射压力的环境中,会产生变形、翘曲、甚至断裂,因此使用寿命有限。此外,由于管体上开设的长槽孔数量众多、加工过程比较困难、生产周期也长;另外,由于要在管体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的圆板构成密封结构,管体上的长槽孔与圆板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距离,导致流体在流通的过程中存在死区,既会降低流体的交换效率,同时也不易清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新型流体进料均布分配器,既能实现流体进料的快速均匀分散,同时又能克服现有管式槽孔喷淋管结构的缺点。
这种流体进料均布分配器,由设于上部的入料管1和下部的喷淋管3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淋管5为一由楔形金属丝3自下而上螺旋形排列组成的 等径管体;并且所述的喷淋管5上部经一法兰片2与入料管1下部固接,所述的喷淋管5下部经一底板4构成管体的下密封腔,所述的法兰片2与底板4之间设有若干组支撑筋6;所述的楔形金属丝3通过内侧的梯形面上下等间隙地缠绕在所述的支撑筋的外侧,构成喷淋微间隙7。
所述的喷淋微间隙7的间距在0.05mm之间。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提出的这种流体进料均布分配器,通过用楔形金属丝盘旋构成的喷淋管代替钻孔式喷淋管,不仅加工制作方便快捷、而且提高了喷淋流体的喷淋均匀度增加了流体的传送面积和输送速度;而且由于在楔形金属丝盘旋构成的喷淋管设置有支撑筋,因此既增加了丝网连接的刚度,也对提高整个管体的使用寿命提供了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截面图;
图3图1局部放大图;
图4为常用喷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入料管 2-法兰片 3-楔形金属丝 4-底板 5-喷淋管 6-支撑筋 7-喷淋间隙 8-长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的这种流体进料均布分配器,它是对现有同功能喷淋管的创造性改进。
这种流体进料均布分配器,由设于上部的入料管1和下部的喷淋管3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淋管5为一由楔形金属丝3自下而上螺旋形排列组成的等径管体;并且所述的喷淋管5上部经一法兰片2与入料管1下部固接,所述 的喷淋管5下部经一底板4构成管体的下密封腔,所述的法兰片2与底板4之间设有若干组支撑筋6;所述的楔形金属丝3通过内侧的梯形面上下等间隙地缠绕在所述的支撑筋的外侧,构成喷淋微间隙7。
所述的喷淋微间隙7的间距在0.05mm之间。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提出的这种流体进料均布分配器,通过用楔形金属丝盘旋构成的喷淋管代替钻孔式喷淋管,不仅加工制作方便快捷、而且提高了喷淋流体的喷淋均匀度增加了流体的传送面积和输送速度;而且由于在楔形金属丝盘旋构成的喷淋管设置有支撑筋,因此既增加了丝网连接的刚度,也对提高整个管体的使用寿命提供了技术支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凯(上海)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亿凯(上海)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455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组份聚氨酯喷头装置
- 下一篇:缬氨酸离心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