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合金加料斗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47109.7 | 申请日: | 2014-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0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民锋;汤冬良;吕红军;赵俊;劳雷磊;许新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鸿利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28 | 分类号: | B65D88/28;B65D90/54;B65D9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魏美贞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桐乡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金 料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料斗,特别是一种合金加料斗。
背景技术
加料斗是储存原料并进行原料上料的装置,是注塑及合金加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装置。合金生产需要将原料通过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然后加入至炉子中进行熔融混合生成需要的合金,因此合金加料斗的加料的混合和加料的流量的控制就对合金最后的质量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传统的合金加料斗结构较为简单单一,不能对加料进行有效的混合和流量控制,从而使得合金的成品质量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合效果好、能够控制流量的合金加料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合金加料斗,包含支架和料斗,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流量控制器和控制阀门,所述料斗竖直设置并且固定在支架上,料斗由上侧的斗箱、中部的倾斜锥形管、下侧的圆柱形竖管和低端的出料口构成,所述流量控制器设置在圆柱形竖管侧面,控制阀门设置在倾斜锥形管与斗箱连接部位,所述控制阀门包含第一气缸、第一摆臂、第一转轴、叶片、拨块和设置在拨块两侧的行程开关,所述第一气缸铰接在倾斜锥形管上并且第一气缸的一端与第一摆臂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设置在倾斜锥形管上,所述第一摆臂的另一端垂直于第一转轴固定在第一转轴上,叶片一端固定在第一转轴上并且能够沿第一转轴转动,所述拨块垂直于第一转轴并且一端固定在第一转轴上,两个行程开关设置在拨块两侧并且固定在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斗箱上端开有进料口,进料口设置有自动门。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门包含第二气缸、第二摆臂、第二转轴、门板和门板托架,所述第二气缸水平设置在斗箱上侧并且第二气缸的一端铰接在斗箱上侧,第二气缸的另一端与第二摆臂一端铰接,第二摆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铰接在斗箱上侧,门板水平设置并且固定在门板托架一端,门板托架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摆臂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摆臂两侧设置有两个行程开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合金加料斗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通过由上侧的斗箱、中部的倾斜锥形管、下侧的圆柱形竖管和低端的出料口构成的料斗,这样原料在料斗中能够得到有效的混合,保证了混合的均匀,同时通过流量控制器和控制阀门的配合对下料的流量进行监测和控制,保证下料重量的精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合金加料斗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合金加料斗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合金加料斗的控制阀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合金加料斗包含支架1和料斗,它还包含流量控制器2和控制阀门3,料斗竖直设置并且固定在支架1上,料斗由上侧的斗箱4、中部的倾斜锥形管5、下侧的圆柱形竖管6和低端的出料口7构成,流量控制器2设置在圆柱形竖管6侧面,控制阀门3设置在倾斜锥形管5与斗箱4连接部位,控制阀门3包含第一气缸8、第一摆臂9、第一转轴10、叶片11、拨块12和设置在拨块两侧的行程开关13,第一气缸8铰接在倾斜锥形管5上并且第一气缸8的一端与第一摆臂9一端铰接,第一转轴10转动设置在倾斜锥形管5上,第一摆臂9的另一端垂直于第一转轴10固定在第一转轴10上,叶片11一端固定在第一转轴10上并且能够沿第一转轴10转动,拨块12垂直于第一转轴10并且一端固定在第一转轴10上,两个行程开关13设置在拨块12两侧并且固定在支架1上。通过这样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合金加料斗在使用的时候,原料加入至斗箱4中,然后通过倾斜锥形管5进入圆柱形竖管6中,在倾斜锥形管5中原料转向并混合充分,然后在圆柱形竖管6中的流量控制器2对流量进行监测,达到需要的重量的时候,控制阀门3关闭停止下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鸿利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嘉兴鸿利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471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