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风除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47183.9 | 申请日: | 2014-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18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郑玉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巫溪县绿野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C5/081 | 分类号: | B04C5/081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李兴寰 |
地址: | 405804***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风 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旋风除尘器。
背景技术
总所周知,现有的旋风除尘器,一般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部为大圆柱体,下部为小圆柱体,中间由倒圆锥体连接,所述大圆柱体上方固定连接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一端伸入所述大圆柱体内,另一端为废气出口,并伸出所述大圆柱体。旋风除尘器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其在普通操作条件下,作用于粒子上的离心力是重力的5~2500倍,所以旋风除尘器的效率显著高于重力沉降室。然而现有的旋风除尘器仍然具有以下缺点:1)对细小尘粒(<5μm)的去除效率较低;2)去除密度较低的大体积物质(如羽毛)时,容易使该物质被中心管吸走。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风除尘器,该旋风除尘器解决了现有旋风除尘器对细小尘粒的去除效率较低以及不宜去除密度较低的大体积物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风除尘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部为大圆柱体,下部为倒圆锥体,所述大圆柱体上方固定连接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一端伸入所述大圆柱体内,另一端为废气出口,并伸出所述大圆柱体,所述倒圆锥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进一步,所述中心管伸入大圆柱体内的深度可调。
进一步,所述中心管内设置有水管和安装在水管端部的喷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旋风除尘器,所述壳体上部为大圆柱体,下部为倒圆锥体,所述大圆柱体上方固定连接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一端伸入所述大圆柱体内,另一端为废气出口,并伸出所述大圆柱体,所述倒圆锥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通过在倒圆锥体的内壁上加工出螺纹使得密度较低的大体积物质得以在螺纹槽中运动,并在螺纹槽壁的推力作用下使得大体积物质只能向下运动至倒圆锥体的底部排除,而无法向上漂浮从中心管内逃逸。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旋风除尘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旋风除尘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部为大圆柱体2,下部为倒圆锥体3,所述大圆柱体2上方固定连接有中心管4,所述中心管4一端伸入所述大圆柱体2内,另一端为废气出口5,并伸出所述大圆柱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圆锥体3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通过在倒圆锥体的内壁上加工出螺纹使得密度较低的大体积物质得以在螺纹槽中运动,并在螺纹槽壁的推力作用下使得大体积低密度物质只能向下运动至倒圆锥体的底部排除,而无法向上漂浮从中心管内逃逸。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心管4伸入大圆柱体2内的深度可调。当低密度物质能够从中心管中逃逸的时候,可适当向上升起中心管4,以解决低密度物质逃逸问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心管4内设置有水管6和安装在水管端部的喷头7。通过在中心管内设置喷头7相当于湿法除尘与旋风除尘相结合可显著提高对粒径<5μm细小尘粒的去除效率。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巫溪县绿野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巫溪县绿野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471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雾器喷杆
- 下一篇:内箱式柱形水力旋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