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的铸造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47769.5 | 申请日: | 2014-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6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沈旭培;高根芳;朱健;刘峰;代飞;胡国柱;项本申;司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能电池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25/04 | 分类号: | B22D25/04;H01M4/73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31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铸造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蓄电池的制造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的铸造模具。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源,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属于可逆直流电源,靠内部化学反应储存电能或向用电设备供电。铅酸蓄电池是由极板、隔板、电解液、电池槽等所组成。极板是铅酸蓄电池的核心部分,蓄电池充、放电的化学反应主要是依靠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与电解液进行,极板分为正极板与负极板,正极板与负极板都由板栅和涂覆在板栅上的活性物质组成。
其中,板栅的作用起支撑活性物质和导电,具有一定良好的导电性、耐腐蚀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其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铅膏分附着能力以及组装好的蓄电池的导电性能。
目前,在板栅生产制造中,为了提高板栅的浇铸质量,会在模腔的底部设置余量的空腔,使铅水可以充满磨具。现有技术的板栅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定模和动模,定模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本体12,本体12上设有浇注槽,浇注槽包括与板栅的形状相对应的型腔,位于型腔两侧且与型腔两侧连通的挂耳腔,以及位于型腔下方且与型腔下方连通的余料腔15,本体12的侧面上还开设有供外界铅液浇注至型腔以及挂耳腔内的入料口,浇铸过程中,铅水从入料口进入型腔以及挂耳腔,然后从型腔流入余料腔15,从而使铅液可以充分充满整个型腔。
上述结构由于设置了余料腔,在生产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边角废料,金属二次回熔造成合金元素烧损和大量铅渣产生,面对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节能降耗已成为各个企业的工作重点,因此必须尽可能的降低废料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的铸造模具,在保证板栅质量的同时,减少了边角料的产生,可以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的铸造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定模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包含多个板栅型腔的浇铸槽,所述浇铸槽两侧设有连通相邻板栅型腔的通道,所述通道外侧还设有与其连通的挂耳型腔,所述定模上还设有若干个与所述通道或所述挂耳型腔连通的排气道。
通过在与通道或挂耳型腔连通的排气道,从而在铅液进入浇铸槽后,便于腔内或铅液内部的气体排出,无需再在浇铸槽底部设置余料腔,铅液就可以快速铺满整个浇铸槽,从而减少铸造过程中毛边的数量,减少边角废料,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为了使浇铸槽内的气体可以快速排出,优选的,与挂耳型腔连通的排气道呈直角形。挂耳型腔横向突出设置,将与其连通的排气道成直角形,可以快速将气体排出。
为了使与所述通道连通的排气道快速排气,优选的,与所述通道连通的排气道由内向外朝进液方向倾斜。根据热气上升的原理,斜向上的排气道便于排出热气。
但是如果倾斜角度过大,会延长排气通道的长度,因此,优选的,与所述通道连通的排气道的倾斜角度为25度~35度。
为了防止铅液在排气道位置形成飞边毛剌,优选的,所述排气道的深度为0.03~0.07mm。浇铸时仅有浇铸槽内的空气可以通过,铅液本身也有一定张力,只要排气道很小,铅液不会在此产生飞边毛剌。
为了使铅液可以顺利流入浇铸槽,优选的,所述动模上设有5~6根贯通的排气条。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动模正下方留有与各排气条相通的压缩空气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铅酸蓄电池板栅的铸造模具,通过在与通道或挂耳型腔连通的排气道,从而在铅液进入浇铸槽后,便于腔内或铅液内部的气体排出,无需再在浇铸槽底部设置余料腔,铅液就可以快速铺满整个浇铸槽,从而减少铸造过程中毛边的数量,减少边角废料,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定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定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动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和3所示,本实施例的铅酸蓄电池板栅的铸造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定模包括本体10,本体10上设有包含多个板栅型腔16的浇铸槽20,浇铸槽20的上方与进铅口19连通,浇铸槽20两侧设有连通相邻板栅型腔16的通道18,通道18外侧还设有与其连通的挂耳型腔17,本体10的两侧分别还设有两个与通道18连通的排气道30,以及与挂耳型腔17连通的排气道31。
排气道31呈直角形,包括竖直段和横向段,其中竖直段与挂耳型腔17连通。排气道30由内向外朝进液方向倾斜,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30度。排气道30和排气道31的深度都为0.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能电池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天能电池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477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