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模具的潜进胶冷流道的料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48925.X | 申请日: | 2014-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8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钟光辉;吴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英济电子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龚敏 |
地址: | 2017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具 潜进胶 冷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的进胶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传统潜进胶冷流道的料头结构分为二段式结构,即由二段料头组成,参见图1和图2中 A 和 B 。此结构造成料头不能一次性从脱料板中脱离,第一次脱料板打开只能脱离第一段料头A,第二段料头B部分仍需要留在公模上,与产品顶出后才能第二次脱模。特别是对于多斜销及多滑块模具结构,因为料头B留在公母模之间,经常容易发生脱离不干净后夹在公母模之间,造成模具公母模合模时发生料头压模现象,压模后就不能生产,需要下机修模,视压模程度,一般修模需要1~7天,给正常生产带来很大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潜进胶冷流道的料头结构,改变了现在的潜进胶冷流道的料头结构,使其结构更为简单,从而保证了生产更为简节有效,有效地解决注塑成型中第二段小料头压模的风险,节约料头损耗重量10~20%左右。大大降低了相关生产风险和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注塑模具的潜进胶冷流道的料头结构,该注塑模具包括在脱料板1、母模板2、公模板3、顶出结构4;特点在于,料头结构是一段式呈牛角形状。
进一步的,该牛角形状的料头结构,其圆弧角度为3~10度之间。料头从模具的脱料板上抽开脱模时就一次性全部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料头结构可应用于一般的三板模注塑模具。
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节省公母板模打开,产品顶出的二个动作顺序,在脱料板打开时就一次性将料头一起脱模,使料头脱模结构更加简单有效,从根本上消除了原有的第二段料头B留在公模上,解决了料头B压模的风险。从而大大的提升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 是现有技术的A、B二段式料头结构示意图。图中:
A ----- 第一段冷料头;B ----- 第二段冷料头;1 ----- 脱料板;2 ----- 母模板;3 ----- 公模板;4 ----- 顶出机构及产品。
图2 是图1中二段式料头局部放大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一段式牛角形式料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
C ----- 一段式牛角料头。
图4 是本实用新型一段式牛角形式料头局部放大图。图中:
D ----- 一段式料头头部牛角圆弧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和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注塑模具的潜进胶冷流道的料头结构,将原有的二段分离式料头,变为一段式牛角式。该注塑模具包括在脱料板1、母模板2、公模板3、顶出结构4;在开模先后顺序上,其在机台上注塑生产的原理及开关模运动顺序同一般模具都是一样的动作原理。不同的是,利用模具开模先打开脱料板1时,将冷料头结构设计成一体,同时,料头便于一次脱模,料头口部的结构为牛角形状,该牛角形状的圆弧角度一般为3~10度之间,料头从模具的脱料板上抽开脱模时就一次性全部脱离,省去了公母模打开、产品顶出后,再脱离第二段料头B的过程。相比较于传统的料头脱模结构,节省了料头B留在公模上,待产品顶出后一起脱模的动作,从而根本上解决了因料头B脱模不干凈后,残留在模公母模模面上(或滑埠、斜销、顶针上),在模具合模进入下次循环注塑生产时,被残留料对压模的风险,提升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料头结构,应用于一般的三板模注塑模具。针对料头的模具设计结构形式进行改变,将原来的二段式分离结构,改为一段式的牛角结构。从而使料头在脱料板时,就将料头一次性从模具上脱离,不需要公母板模打开,产品顶出后,再脱离第二段料头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英济电子塑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英济电子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489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熔管件的冷却上料机构
- 下一篇:一种带抽气口的叶片模具胎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