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51705.2 | 申请日: | 2014-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7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邱荷;余智明;梁国栋;王学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447 | 分类号: | F16J15/447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防水技术,涉及一种有效隔离内外腔,防止有风源的连续流水进入内腔的动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在形成迷宫密封结构时,采用壳体上直接加工齿和槽与转子形成迷宫的结构,这种结构加工精度要求高,难于装配,间隙小,在相对运动过程中容易磨损,磨损后影响防水效果。同时在采用迷宫密封的防水结构中,只对比较少量的水有作用,当连续流水在迷宫入口处聚积无法排出时,水即可进入迷宫结构,从而进入装置内腔,无法达到很好的防水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能防止有风源连续流水进入内腔的防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水结构,结构包括安装垫板1、环形圈外圈4、环形圈内圈5、转子6、壳体7;
壳体7为上表面开孔的台阶圆柱体,圆柱形的转子6外周下方开有同心的外环形槽和内环形槽,转子6中心插入壳体7上表面的孔中,转子6内环形槽与壳体7之间套接有环形圈内圈5,转子6外环形槽与壳体7之间套接有环形圈外圈4,壳体7上方转子6外周套有圆环形的安装垫板1。
安装垫板1上与转子6外周贴合部位设置有环形的缓冲区2。
转子6外环形槽与环形圈外圈4之间设置有小型缓冲区3。
在安装垫板1的非迎风面设置两个缓冲区排水口8,所述两个缓冲区排水口8与缓冲区2连通。
环形圈外圈4、环形圈内圈5和转子6组合形成迷宫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环形圈外圈4和环形圈内圈5作为迷宫通道中的齿和槽,降低了加工和装配的难度,在相对运动过程中磨损后,可独立更换内圈或外圈,降低了加工成本。
迷宫结构为泄露水流进入壳体内腔增加了阻力,使泄露水流两端的压差急骤的损失,当泄露两端的压差全部损失之后,可以实现封严不漏。
安装垫板1上设置有环形的缓冲区3,环形圈外圈4和安装垫板1之间也设置了小型缓冲区3,可以蓄积一定量的水,减少进入迷宫的水流泄露。
迎风状态下,装置的非迎风区形成负压区,在非迎风面设置两个缓冲区排水口8,连续流水通过安装垫板1的环形缓冲区3后,从两个排水口排出,避免了水流在迷宫入口处聚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安装垫板在非迎面的缓冲区排水口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防水结构,如图1、2所示,结构包括安装垫板1、环形圈外圈4、环形圈内圈5、转子6、壳体7;
壳体7为上表面开孔的台阶圆柱体,圆柱形的转子6外周下方开有同心的外环形槽和内环形槽,转子6中心插入壳体7上表面的孔中,转子6内环形槽与壳体7之间套接有环形圈内圈5,转子6外环形槽与壳体7之间套接有环形圈外圈4,壳体7上方转子6外周套有圆环形的安装垫板1。
安装垫板1上与转子6外周贴合部位设置有环形的缓冲区2。
转子6外环形槽与环形圈外圈4之间设置有小型缓冲区3。
在安装垫板1的非迎风面设置两个缓冲区排水口8,所述两个缓冲区排水口8与缓冲区2连通。
环形圈外圈4、环形圈内圈5和转子6组合形成迷宫密封结构。
迎风状态下,装置的非迎风区形成负压区,连续流水通过安装垫板1的环形缓冲区2后,从非迎风面的两个排水口8排出,当水量较大时,缓冲区2可以蓄积一定量的水直至饱和后,水流进入迷宫结构,迷宫结构入口处的小型缓冲区3同样可以蓄积一定量的水,迷宫结构为泄露水流进入壳体内腔增加了阻力,使泄露水流两端的压差急骤的损失,当泄露两端的压差全部损失之后,可以实现封严不漏。此结构增加了泄露水流的阻力,为水流设置缓存区,提供最优的排出口,实现了装置的防水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517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色选机
- 下一篇:编码式粮食籽粒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