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医用硬管电子内窥镜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52067.6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18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杨谟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视新医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7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 医用 电子 内窥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窥镜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便携医用硬管电子内窥镜。
背景技术
目前,便携医用内窥镜采用光学技术设计,但不足的是:一、观察范围小,在通过目镜观看时只有操作者一只眼睛可以观看,不利于教学和助手的协作,同时操作者与患者的近距离操作,加大了感染的风险;二、没有任何记录,即对操作者是否规范操作、对导师的培训和病例分析均没有记录;四、光学传导是采用光纤来完成的,但光纤属于易耗高值配件,一旦损坏无法维修只有更换,增加了成本。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不仅可以摄录,也可以方便操作使用、降低维护成本的便携医用硬管电子内窥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仅可以摄录,也可以方便操作使用、降低维护成本的便携医用硬管电子内窥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医用硬管电子内窥镜,包括:操作部;与所述操作部连接的手柄;与所述手柄依次连接的工作镜管;所述工作镜管上设有固定器;还包括:电子显示屏;其中,所述工作镜管为硬性管,且设置有不可塑部分和可塑性部分;所述工作镜管的可塑性部分设置有镜头。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便携医用硬管电子内窥镜中,所述工作镜管内设置有导管,且无光纤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电子显示屏和镜头,便于操作者观看,减少操作者感染的风险,且增加了摄录功能,便于记录;同时在工作镜管内设有导管,无需设置光纤,减少了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为电子显示屏、2为操作部、3为手柄、4为工作镜管、5为固定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不仅可以摄录,也可以方便操作使用、降低维护成本的便携医用硬管电子内窥镜。
请参阅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便携医用硬管电子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包括:
操作部2;与操作部2连接的手柄3;与手柄3依次连接的工作镜管4;工作镜管4上设有固定器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子显示屏1;其中,工作镜管4为硬性管,且设置有不可塑部分和可塑性部分;工作镜管4的可塑性部分设置有镜头。
本实用新型改进了传统的使用目镜观看进行操作使用的硬管内窥镜,通过增加电子显示屏和镜头,便于操作者观看,减少操作者感染的风险,且增加了摄录功能,便于记录;同时在工作硬管内设有导管,无需设置光纤,减少了维护成本。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工作镜管4内设置有导管,且无光纤设置,这样既增加了耐用性能也减少了对光纤的维护,减少了维护成本。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视新医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视新医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520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