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承台立柱一体化施工调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52941.6 | 申请日: | 2014-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25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晖;江辉;刘树强;刘迪;刘琳;朱德军;郭乐;张义龙;秦晓建;娄刚;孔运生;韩丽强;陈富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9/00 | 分类号: | E04G19/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0043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柱 一体化 施工 调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承台立柱一体化施工中的辅助调整结构,更具体地说是在承台立柱一体化施工中用于辅助调整立柱标高以及垂直度,实现立柱模板安放的辅助结构。
背景技术
在承台立柱一体化施工中,承台钢筋绑扎、承台模板安装完成后,立柱钢筋模板整体插入承台,然后对立柱钢筋模板进行固定,加固完成后承台立柱整体浇筑。一体化施工方法有效缩短了承台立柱的施工时间,消除了承台与立柱连接处的冷缝,减少了承台立柱施工中人为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承台立柱一体化施工立柱标高垂直度是施工中的控制重点,但目前并没有关于为确保立柱标高的准确及垂直度要求的辅助调整器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承台立柱一体化施工调整结构,通过简便有效的调整确保立柱标高的准确及垂直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承台立柱一体化施工调整结构的结构特点是:在立模模板的两侧呈水平对称焊接两根纵向扁担梁,所述纵向扁担梁放置于两根平行设置的水平横梁上,所述两根纵向扁担梁和两根平行设置的水平横梁俯视呈“井”字布置;所述水平横梁在两端分别以油顶盒作支撑;所述油顶盒固定放置在路基箱上,以固定设置在油顶盒中的油顶支撑在所述水平横梁的梁端,并以所述油顶调整水平横梁高度。
本实用新型承台立柱一体化施工调整结构的特点也在于:所述油顶盒的结构设置为:在一矩形箱体中设置油顶,油顶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工字钢,在油顶的顶部放置有支撑钢板,在所述工字钢与支撑钢板之间加塞调高垫板;在所述矩形箱体的两侧设置有直立的限位钢板,以所述直立的限位钢板与支撑钢板构成凹槽,所述水平横梁的梁端支撑在所述支撑钢板上并由所述直立的限位钢板限位在所述凹槽中。
本实用新型承台立柱一体化施工调整结构的特点还在于:在所述两根纵向扁担梁之间采用精轧螺纹钢对拉固定。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利用油顶及水平横梁可以有效调整立柱标高和垂直度,保证施工质量;
2、本实用新型中两根纵向扁担梁和两根平行设置的水平横梁呈“井”字布置,其结构稳固牢靠。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可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油顶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立柱模板,2纵向扁担梁,3调高垫板,4水平横梁,5油顶盒,6路基箱,7油顶,8限位钢板,9工字钢,10支撑钢板,11精轧螺纹钢,12承台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中承台立柱一体化施工调整结构是:在立柱模板1的两侧呈水平对称焊接两根纵向扁担梁2,在两根纵向扁担梁2之间采用精轧螺纹钢11对拉固定,纵向扁担梁2放置于两根平行设置的水平横梁4上,两根纵向扁担梁2和两根平行设置的水平横梁4俯视呈“井”字布置;水平横梁4在两端分别以油顶盒5作支撑;油顶盒5固定放置在路基箱6上,以固定设置在油顶盒5中的油顶7支撑在水平横梁4的梁端,并以油顶7调整水平横梁4高度,从而达到对立柱标高和垂直度的调整,确保立柱标高快且准确的调整,以此提高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
具体实施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油顶盒5的结构设置为:在由2cm厚的钢板焊接成的矩形箱体中设置油顶7,油顶7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工字钢9,在油顶7的顶部放置有支撑钢板10,在工字钢9与支撑钢板10之间加塞调高垫板3;在矩形箱体的两侧焊接有直立的限位钢板8,以直立的限位钢板8与支撑钢板10构成凹槽,水平横梁4的梁端支撑在支撑钢板10上并由直立的限位钢板8限位在凹槽中,以免调节过程中立柱模板1与水平横梁4整体发生位移,水平横梁4是以工字钢制成。油顶7即为千斤顶,以油顶盒5对油顶7起到定位、固定和保护的作用,防止千斤顶在工作时倾倒。油顶盒5中的支撑钢板10对水平横梁4起到限位和支撑的作用,支撑钢板10增大了油顶7与水平横梁4之间的接触面积,确保了支撑体系的稳定。
施工过程中,在承台钢筋绑扎以及承台模板12安装完成后,立柱钢筋模板整体插入承台,设置本实用新型承台立柱一体化施工调整结构,利用本实用新型准确调整立柱模板1的高度和垂直度,然后对立柱模板1进行固定,加固完成后承台立柱整体浇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529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