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节能空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53000.4 | 申请日: | 2014-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17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钱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钱建忠 |
主分类号: | F24F1/00 | 分类号: | F24F1/00;F24F13/3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2636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节能 空调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节能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业界认为:要提高空调的能效比,必须要加大空调的两器(冷凝器和蒸发器)。参见暖通空调前沿网站论文《提升建筑空调能效的必要性和技术可行性》“空调的能效水平的增加基本上与两器换热面积的增加成正比。”
但是要加大空调系统两器必然会伴随着加大空调成本,然而通过加大成本从而达到提高空调能效的做法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打破常规,寻求一种既不用增大空调两器又能实现空调能效的提高,是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节能空调器,旨在通过不增加冷凝器散热面积,反而增加散热效果,从而提高空调器的能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节能空调器,包括冷凝器、冷凝风机、压缩机、蒸发器、四通阀以及节流器;
所述冷凝器包括第一冷凝单元、第二冷凝单元以及连接管;其中,第一冷凝单元由盘绕排列的第一铜管和安装在该第一铜管上的第一散热翅片组成;第二冷凝单元由盘绕排列的第二铜管和安装在所述第二铜管上的第二散热翅片组成;所述第一冷凝单元和所述第二冷凝单元均呈直排布置;
冷凝器内具有一风道,风道具有一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在制冷状态下,所述第二铜管具有一个输入口和一个输出口,所述第一铜管具有一个输入口和一个输出口,所述第二铜管的输出口通过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一铜管的输入口,所述第二铜管的输入口作为所述冷凝器制冷剂的输入端,所述第一铜管的输出口作为所述冷凝器制冷剂的输出端;在制冷状态下,制冷剂经压缩机压缩后先流经第二冷凝单元,再流经第一冷凝单元;所述第一冷凝单元设在所述风道的进风口,所述第二冷凝单元设在所述风道的出风口,所述冷凝风机设在风道中并且位于第一冷凝单元和第二冷凝单元之间;在冷凝风机作用下利用同一股空气流对第一冷凝单元进行第一次热交换,对第二冷凝单元进行第二次热交换;
所述第一冷凝单元中的第一散热翅片的翅片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冷凝单元中的第二散热翅片的翅片间距,在工作状态下,同一股空气流经过时,所述第一冷凝单元对该空气流产生的阻力大于第二冷凝单元对该空气流产生的阻力。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关内容变化和解释如下:
1、上述技术方案中,制冷时,经压缩机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先流经第二冷凝单元,再流经第一冷凝单元,然后再进入蒸发器。冷凝风机吸入的风先经过第一冷凝单元进行第一次热交换,再吹过第二冷凝单元进行第二次第二次热交换。其中,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风与上述的空气流实则是同一个意思,都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空气导流方向实质就是风导流方向。因此,以上所述的在冷凝风机作用下利用同一股空气流对第一冷凝单元进行第一次热交换,对第二冷凝单元进行第二次热交换。
2、上述技术方案中,出风口是指新型节能空调器中由于冷凝风机的作用,空调外机中用来出风的部位,进风口是指空调外机中用来进风的部位。
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冷凝单元中的第一散热翅片上的翅片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冷凝单元中的第二散热翅片上的翅片间距,具体尺寸根据系统设计确定。第二散热翅片上的翅片间距大于第一散热翅片上的翅片间距能够有效减少风阻。采用这样的设计,虽然第二散热翅片由于其翅片间距增加,在相同长度的铜管上的翅片数因此会减少,故散热面积也会减少,但是风阻却没有增加,通过牺牲掉一部分散热面积,却反而提高了散热效果。
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散热翅片的翅片宽度大于第一散热翅片的翅片宽度。其中,第二散热翅片的翅片宽度增加,是指在空调外机的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每个散热翅片与铜管垂直方向上的长度受限不能改变,但是由于翅片宽度,是指每个翅片沿铜管伸长方向的宽度,因此能够实现增加。
5、上述技术方案中,冷凝风机位于第一冷凝单元和第二冷凝单元之间,可以迫使空调外机内风的流向,不仅可以驱使风先经过第一冷凝单元再经过第二冷凝单元,也能保证经过第一冷凝单元和第二冷凝单元的风量,充分实现空调外机的热交换。除了将冷凝风机设在第一冷凝单元和第二冷凝单元之间,冷凝风机也可以设在第二冷凝单元的一侧,靠近风道的出风口端,通过控制冷凝风机的风向,同样能达到上述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钱建忠,未经钱建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530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高回弹海绵垫
- 下一篇:食物饮料托盘、及食物饮料托盘与饮料容器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