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60AT2型铁路道岔钢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54349.X | 申请日: | 2014-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89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俞喆;周清跃;田常海;张银华;刘丰收;李闯;梁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1B5/02 | 分类号: | E01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恒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2 | 代理人: | 尹卓;王凤华 |
地址: | 1008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60 at2 铁路 道岔 钢轨 | ||
1.一种60AT2型铁路道岔钢轨,包括轨头、轨颈和轨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轨头包括轨头廓面,所述轨头廓面为七段彼此相连并相切的圆弧组成的弧曲部,所述七段圆弧中的第一圆弧段置于所述弧曲部的中心,且在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两端分别相连并相切三对圆弧,所述弧曲部相对于所述轨头中垂线的1:40斜线对称;所述轨头的高度为51.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60AT2型铁路道岔钢轨,其特征在于,所述轨底的高度为3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60AT2型铁路道岔钢轨,其特征在于,所述轨头廓面还包括分别与弧曲部两端相切的两条斜线,其中第一斜线的斜度为1:40,第二斜线的斜度为1:1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60AT2型铁路道岔钢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廓面轨头还包括结合在所述斜线和轨颈之间的底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60AT2型铁路道岔钢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半径在200mm-250mm的范围内,并且所述第一圆弧段两端之间的水平间距在20.0mm-25.0mm的范围内;或者,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半径为200mm,并且所述第一圆弧段两端之间的水平间距离为20.0mm;或者,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半径为250mm,第一圆弧段两端之间的水平间距离为20.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60AT2型铁路道岔钢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一端与所述轨头廓面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06mm,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另一端与所述轨头廓面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56mm;或者,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一端与所述轨头廓面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03mm,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另一端与所述轨头廓面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53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60AT2型铁路道岔钢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段两端分别与第二圆弧段和第三圆弧段相切并相连,所述第二圆弧段和第三圆弧段的半径在60mm‐80mm的范围内,第二圆弧段和第三圆弧段最外侧端点的水平间距在45.5mm‐55.5mm的范围内,并且所述第二圆弧段和所述第三圆弧段最外侧端点与所述轨头廓面最高点的垂直距离在2.0mm‐4.5mm的范围内;或者,所述第二圆弧段和第三圆弧段的半径为60mm,第二圆弧段和第三圆弧段最外侧端点的水平距离为52.07mm,并且所述第二圆弧段最外侧端点与所述轨头廓面最高点的垂直距离为2.69mm,所述第三圆弧段最外侧端点与所述轨头廓面最高点的垂直距离为3.99mm;或者,所述第二圆弧段和第三圆弧段的半径为70mm,第二圆弧段和第三圆弧段最外侧端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49.2mm,并且所述第二圆弧段最外侧端点与所述轨头廓面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81mm,所述第三圆弧段最外侧端点与所述轨头廓面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04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60AT2型铁路道岔钢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弧段和第三圆弧段分别与第四圆弧段和第五圆弧段 相切并相连,所述第四和第五圆弧段的半径在14mm‐20mm的范围内,所述第四和第五圆弧段最外侧端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在65.0mm‐71.0mm的范围内,并且所述第四和第五圆弧段最外侧端点与所述轨头廓面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在9.5mm‐13.5mm的范围内;或者,所述第四和第五圆弧段的半径为16mm,所述第四和第五圆弧段最外侧端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70.09mm,并且所述第四圆弧段的最外侧端点与所述轨头廓面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0.05mm,所述第五圆弧段的最外侧端点与所述轨头廓面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1.8mm;或者,所述第四和第五圆弧段的半径为16mm,所述第四和第五圆弧段最外侧端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70.6mm,并且所述第四圆弧段的最外侧端点与所述轨头廓面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0.67mm,所述第五圆弧段的最外侧端点与所述轨头廓面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2.44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60AT2型铁路道岔钢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和第五圆弧段分别与第六和第七圆弧段相切并相连,所述第六和第七圆弧段的半径在6mm‐12mm的范围内,所述第六和第七圆弧段的最外侧端点与所述轨头廓面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在12.5mm‐17.5mm的范围内,并且所述第六和第七圆弧段最外侧端点之间的水平间距为72.0mm;或者,所述第六和第七圆弧段的半径为8mm,所述第六圆弧段最外侧端点与所述轨头廓面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3.42mm,所述第七圆弧段最外侧端点与所述轨头廓面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5.22mm,并且所述第六和第七圆 弧段最外侧端点之间的水平间距为72.0mm;或者,所述第六和第七圆弧段的半径为8mm,所述第六圆弧段最外侧端点与所述轨头廓面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3.4mm,所述第七圆弧段最外侧端点与所述轨头廓面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5.2mm,并且所述第六和第七圆弧段最外侧端点之间的水平间距为7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5434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凝土地面上钢轨的固定装置
- 下一篇:地板用阻燃型浸渍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