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下潜的高调四连杆机构前臂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54728.9 | 申请日: | 2014-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0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吴照伦;李艳飞;淦登攀;李远飞;李懿;邹祚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宏立至信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42 | 分类号: | B60N2/4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002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潜 高调 连杆机构 前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零部件结构,尤其是高调四连杆机构的前臂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上通常设置有高调机构用于调整座椅的高度,调角机构用于调整座椅的角度。结合图2、图4所示,座椅高调四连杆机构由座框5、前臂6、前臂安装支座10、后臂8、后臂安装支座9、滑轨7组成。前臂6的上端与座框5铰接,前臂6的下端与前臂安装支座10铰接,前臂安装支座10与滑轨7的滑芯相连;后臂8的上端与座框5铰接,后臂8的下端与后臂安装支座9铰接,后臂安装支座9与滑轨7的滑芯相连。前臂6、后臂8、前臂安装支座10与后臂安装支座9均为冲压成型的钣金件。
如图4所示,前臂6为上端相对下端逐渐向后倾斜的平板,平板的上部开有座框连接孔1用于与座框5相连,平板的下部开有前臂安装支座连接孔2用于与前臂安装支座10相连。
该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结构强度不够;(2)当座椅受到向下的冲击力时,主要依靠四连杆机构自身的刚性来约束整个座椅向下移动,但四连杆机构的刚性往往不够,当人向下的位移过大时,安全带的束缚作用丧失,人会从安全带的下方滑脱,同时安全带还可能切割颈部,构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座椅高调四连杆机构中的前臂,防止座椅过度下潜的同时,提高前臂的结构强度。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下潜的高调四连杆机构前臂,为上端相对下端逐渐向后倾斜的平板,所述平板的上部开有座框连接孔(1),平板的下部开有前臂安装支座连接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的前斜边向内垂直弯折形成前折边(3),平板上部的后斜边向下延伸后再向内侧水平折弯形成防下潜限位板(4)。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平板的上部相对下部向内错开设置,从而在上部的外侧腾出空间用于安装座框的侧边板。优化布置,节约了占用空间,使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并进一步增加了前臂的整体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当座椅下潜时,首先靠座椅四连杆机构的刚性来约束下潜的位移量,当四连杆机构的刚性不足以抵挡座椅下潜的力量而继续下潜时,前臂上增设的防下潜限位板会与前臂安装支座接触,最终抵在前臂安装支座上,从而限制座椅继续下潜,避免了下潜量过大而造成安全带失效等安全隐患;
(2)防下潜限位板和前折边均由前臂弯折而成,增加了前臂的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正视图。
图4是现有的高调四连杆机构前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防下潜的高调四连杆机构前臂,主体为上端相对下端逐渐向后倾斜的平板,平板的上部开有座框连接孔1,平板的下部开有前臂安装支座连接孔2,以上所述与现有结构相同。
结合图1——图3所示,平板的前斜边向内垂直弯折形成前折边3。平板上部的后斜边向下延伸后再向内侧水平折弯形成防下潜限位板4,当座椅下潜量到达设定的最大量时,防下潜限位板4抵在前臂安装支座10的对应端面上,从而限制了座椅继续下潜。
最好是,平板的上部相对下部向内错开设置,从而在上部的外侧腾出空间用于座框的侧边板,并进一步提高前臂的整体强度,使座椅结构更为紧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宏立至信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宏立至信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547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