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锰渣复混肥烘干冷却尾气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55488.4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957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马正东;袁德厚;陈少全;曾蓬勃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昌元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5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朱振德 |
地址: | 40246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锰渣复混肥 烘干 冷却 尾气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弃排放物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锰渣复混肥烘干冷却尾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高锰酸钾生产会产生大量废弃排放物—锰渣,锰渣具备获得可观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经试验分析锰渣中含植物直接可利用的大量营养元素,钾(K2O)、磷(P2O5)干基含量高达10~11%。按现市场估计,锰渣农肥再利用,年产锰渣1.5万吨和3.0万吨湿渣,年均直接回报262.5万元~288.75万元和525万元~577.5万元,同时减少直接填埋一次性建渣场费用400余万元,每年节支运渣费150~300万元,直接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锰渣适当改性处理去除有害物质后作为原料生产复混肥,不但解决了现有废弃物的排放问题,而且生产成本较同行业同类产品可降低100元/吨以上,可谓是充分利用资源,真正做到变废为宝。
但是,锰渣复混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复混肥烘干尾气和复混肥冷却尾气,其中含有复混肥粉尘、SO2和氨等污染物,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处理,才能保证环保清洁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锰渣复混肥烘干冷却尾气处理系统,对锰渣复混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复混肥烘干尾气和复混肥冷却尾气进行充分处理,保证环保清洁生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锰渣复混肥烘干冷却尾气处理系统,包括沉降室、洗涤塔、沉淀池和清水池,复混肥烘干尾气管道和复混肥冷却尾气管道汇合后与沉降室连接,所述沉降室的尾气出口管道与洗涤塔下部连接,所述洗涤塔顶部与废气排放烟囱连接,所述清水池与自来水管网连接,所述清水池通过循环泵与洗涤塔内的喷淋系统连接,所述洗涤塔底部与沉淀池连接,所述沉淀池与清水池连接。
进一步,所述沉降室为重力沉降室。
进一步,所述沉淀池为两级沉淀池,上一级沉淀池通过溢流口与下一级沉淀池连接。
进一步,所述洗涤塔为填料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将复混肥烘干尾气和复混肥冷却尾气共用一套尾气处理系统,复混肥烘干冷却尾气主要含复混肥粉尘、SO2和少量的氨,尾气首先通过沉降室除去较大颗粒粉尘,再进入洗涤塔用水进行喷淋洗涤,除了可进一步除尘外,可同时起到脱硫和除氨的作用,处理后的尾气经废气排放烟囱排放,因此,本实用新型对复混肥烘干冷却尾气进行了充分处理,能够保证环保清洁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锰渣复混肥烘干冷却尾气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锰渣复混肥烘干冷却尾气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锰渣复混肥烘干冷却尾气处理系统包括沉降室1、洗涤塔2、沉淀池3和清水池4,复混肥烘干尾气管道和复混肥冷却尾气管道汇合后与沉降室1连接,所述沉降室1的尾气出口管道与洗涤塔2下部连接,所述洗涤塔2顶部与废气排放烟囱连接,所述清水池4与自来水管网5连接,所述清水池4通过循环泵6与洗涤塔2内的喷淋系统连接,所述洗涤塔2底部与沉淀池3连接,所述沉淀池3与清水池4连接。
所述沉降室1为重力沉降室;所述沉淀池3为两级沉淀池,上一级沉淀池通过溢流口与下一级沉淀池连接;所述洗涤塔2为填料塔。
复混肥烘干尾气和复混肥冷却尾气共用一套尾气处理系统,复混肥烘干冷却尾气主要含复混肥粉尘、SO2和少量的氨,尾气首先通过沉降室1除去较大颗粒粉尘,再进入洗涤塔2用水进行喷淋洗涤,除了可进一步除尘外,可同时起到脱硫和除氨的作用,处理后的尾气经废气排放烟囱排放。洗涤塔2喷淋洗涤废水在沉淀池3沉淀出沉渣排放,上层清水流入清水池4循环喷淋使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昌元化工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昌元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554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型活性炭吸空气清除异味双层吸附塔
- 下一篇:水幕式油烟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