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螺旋不锈钢带的永磁转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55870.5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1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宁;陈丽香;王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1/27 | 分类号: | H02K1/27;H02K1/28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宋铁军;周楠 |
地址: | 110870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不锈钢 永磁 转子 | ||
技术领域
本新型涉及电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螺旋不锈钢带的永磁转子。
背景技术
表贴式永磁转子结构具有极间漏磁小、气隙磁密波形调整方便、结构工艺简单等诸多优点,因此广泛的应用于无刷直流、交流伺服、风力发电、电梯曳引机等各行各业,但是由于其结构特点,行业内一般采用结构胶粘贴在转子铁心或转子支架上,永磁体直接裸露在转子外表面,很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永磁体自身有缺陷或在转子装配过程中刮伤永磁体产生裂纹或直接破碎、结构胶粘贴不牢或经长时间运行胶体老化,使用磁体脱落,这对于高速旋转的电机来说,都会产生定转子碰磨甚至刮伤定子,严重影响到电机的使用安全。
为了提高表贴式永磁转子的安全性,行业内采取了一些防护措施,如采用非导磁不锈钢筒热套于转子外表面,但是不锈钢套筒在交变磁场作用下产生涡流,增加了附加损耗,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转子发热,还有可能使永磁体产生热退磁;也有在转子外表面包裹无纬玻璃丝带、碳纤维等材料配合胶体进行防护的,但是也存在粘接不牢或者胶体老化等问题,另外这些材料一般都导热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转子的散热和安全。在已有的技术中,专利号:CN201120242843.4,名称为“一种带护套的无刷电机转子”,采用轴向对称分布的两部分护套保护永磁体,且两部分合拢处有间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永磁体可能松动、位移或脱落的而影响电机运行的安全问题,但是不锈钢套筒在交变磁场作用下产生涡流,增加了附加损耗,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转子发热,且结构复杂,工艺要求技术较高,间接增加了转子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新型提供了一种带螺旋不锈钢带的永磁转子,通过在永磁体和转子端板外部缠绕非导磁不锈钢带,非导磁不锈钢带两端与转子铁心两端的转子端板联接紧固,结构简单,工艺要求技术较低,方便操作,解决了传统粘贴工艺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保证了电机的使用安全。
技术方案
一种带螺旋不锈钢带的永磁转子,包括转轴,其特征在于:转子铁心在转子端板作用下叠压完毕套装于转轴上,转子铁心外部在转子端板间均匀粘贴有数对永磁体,永磁体沿轴向分为数段,在永磁体和转子端板外部缠绕不锈钢带。
不锈钢带为非导磁不锈钢材质。
不锈钢带两端与转子铁心两端的转子端板紧固联接,转子端板材料为非导磁材质。
优点及效果
本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在永磁体和转子端板外部缠绕非导磁不锈钢带,非导磁不锈钢带两端与转子铁心两端的转子端板联接紧固,结构简单,工艺要求技术较低,方便操作,解决了传统粘贴工艺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如永磁体自身有缺陷或在转子装配过程中刮伤永磁体产生裂纹或直接破碎、结构胶粘贴不牢或经长时间运行胶体老化而使永磁体脱落,保证了电机的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转轴、2.转子端板、3.转子铁心、4.永磁体、5.不锈钢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新型提出了一种带螺旋不锈钢带的永磁转子,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转轴1,其特征在于:转子铁心3在转子端板2作用下叠压完毕套装于转轴1上,转子铁心3外部在转子端板2间均匀粘贴有数对永磁体4,永磁体4沿轴向分为数段,在永磁体4和转子端板2外部缠绕不锈钢带5。其结构简单,工艺要求技术较低,方便操作,解决了传统粘贴工艺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如永磁体自身有缺陷或在转子装配过程中刮伤永磁体产生裂纹或直接破碎、结构胶粘贴不牢或经长时间运行胶体老化而使永磁体脱落,保证了电机的使用安全。
所述不锈钢带5为非导磁不锈钢材质。其强度较高,解决了永磁体可能松动、位移或脱落的而影响电机运行的安全问题,同时螺旋结构降低了附加损耗,导热性能良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转子发热,且结构简单,工艺要求技术较低,降低了了转子的制造成本。
非导磁的不锈钢带5两端与转子铁心3两端的转子端板2紧固联接,转子端板2材料为非导磁材质。保证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有效控制端部漏磁。
本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转子铁心3在转子端板2作用下叠压完毕套装于转轴1上,转子铁心3外部在转子端板2间均匀粘贴有数对永磁体4,永磁体4沿轴向分为数段,在永磁体4和转子端板2外部缠绕不锈钢带5,非导磁不锈钢带5两端与转子铁心3两端的转子端板2紧固联接,完成整个转子的装配。
结论:
本新型结构简单,工艺要求技术较低,方便操作,解决了传统粘贴工艺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如永磁体自身有缺陷或在转子装配过程中刮伤永磁体产生裂纹或直接破碎、结构胶粘贴不牢或经长时间运行胶体老化而使永磁体脱落,保证了电机的使用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558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电机转子通风槽结构
- 下一篇:变送器及变送器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