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保温砌块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56717.4 | 申请日: | 2014-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35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万鲁彦;徐文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菏泽霸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1/00 | 分类号: | E04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74400 山东省菏泽市曹***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温 砌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体砌筑材,具体涉及一种砌块,特别是涉及一种自保温砌块。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对不同形式保温体系提出了迫切需求,使得结构节能一体化成为了结构体系发展和应用的重要方向。结构与节能一体化,不仅丰富了建筑结构体系,也能较好地解决了保温体系与建筑同寿命的问题,推动了我国墙体材料的革新和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
空心砌块分为水泥空心砌块,粘土空心砌块,页岩空心砌块。空心砌块只是一种建筑材料,用科学的方法使用是没有问题的。空心砌块在使用上科学性非常强,质量要求也高,勘察地基是否适合使用空心砖、怎么来设计、施工时水泥等相关配料有没有问题等都有关系。按严格的程序科学使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使用合格的空心砖,是没有问题的。同样的道理,如果在实心砌块使用上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标准,也同样会出问题。但是传统的空心砌块体保温效果差,受到结构的限制,空心砌块体保温效果大大降低,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因此,生产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加工方便快捷,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保温效果好,节能环保的自保温砌块,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加工方便快捷、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保温效果好、节能环保的自保温砌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保温砌块,包括空心前块和空心后块,所述的空心前块和空心后块之间固定安装有保温板,在空心前块的内侧纵向设置有第一凹槽,在空心后块的内侧纵向开设有第二凹槽,在保温板与空心前块和空心后块的连接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第一凸块固定安装在第一凹槽内,第二凸块固定安装在第二凹槽内,在保温板的上部设置有上部连接凸块,在保温板的下部设置有与上部连接凸块相配合的下部连接凹槽,在保温板的一侧设置有左侧连接凸块,在保温板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左侧连接凸块相配合的右侧连接凹槽。
所述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互交错分布空心前块和空心后块对应的内侧面上,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相互交错分布在保温板的两侧。
所述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形状相同,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的形状相同,第一凹槽和第一凸块相互啮合,第二凹槽和第二凸块相互啮合。
所述的第一凹槽的形状为T型槽、燕尾槽、C型槽、漏斗或者喇叭口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本产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空心前后块和加载中间的保温板三者成为一体,不但增加了强度,提高了保温性能,并且可以对外墙施工时减少一个保温工艺过程,省却了需要在建筑外墙外侧还要加铺保温材料板的工艺要求,使外墙施工更加快捷和方便,同时也降低了施工费用;本产品砌块重量轻,强度高,第一凹槽的形状为T型槽、燕尾槽、C型槽、漏斗或者喇叭口状结构,在凹槽和凸块相互啮合的作用下,使空心前后块和加载中间的保温板三者成为一体,结构牢固,稳定系数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5所示,一种自保温砌块,包括空心前块1和空心后块2,所述的空心前块1和空心后块2之间固定安装有保温板3,在空心前块1的内侧纵向设置有第一凹槽4,在空心后块2的内侧纵向开设有第二凹槽5,在保温板3与空心砖块1和空心后块2的连接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凸块6和第二凸块7,第一凸块6固定安装在第一凹槽4内,第二凸块7固定安装在第二凹槽5内,在保温板3的上部设置有上部连接凸块9,在保温板3的下部设置有与上部连接凸块9相配合的下部连接凹槽8,在保温板3的一侧设置有左侧连接凸块11,在保温板3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左侧连接凸块11相配合的右侧连接凹槽10。
所述的第一凹槽4和第二凹槽5相互交错分布空心前块1和空心后块2对应的内侧面上,第一凸块6和第二凸块7相互交错分布在保温板3的两侧。所述的第一凹槽4和第二凹槽5的形状相同,第一凸块6和第二凸块7的形状相同,第一凹槽4和第一凸块6相互啮合,第二凹槽5和第二凸块7相互啮合。所述的第一凹槽4的形状为T型槽、燕尾槽、C型槽、漏斗或者喇叭口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菏泽霸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菏泽霸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567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