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感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57886.X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7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张腾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腾龙 |
主分类号: | H01F17/04 | 分类号: | H01F17/04;H01F27/24;H01F3/14;H01F27/30;H05K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感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器装置其内部磁性元件配置及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科技发展迅速,行动装置逐渐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电子器材,例如手机、平板及穿戴式装置等,为增加行动装置可移植性及便利性,主要技术着重缩小其尺寸,惟电池储存电量亦减少,行动装置充电需求提高,故每样产品皆须配备一变压器,以便充电。习知变压器具有一定程度体积,其最大挑战系因变压器内部两种主要元件占据一定空间,导致整体变压器无法缩减,其中一元件为电容,另一元件为电感。电感基本原理,乃将线圈缠绕磁性材料上,电感量与其线圈缠绕匝数成正比,欲提高电感量,可藉由增加匝数完成,惟增加线圈匝数亦会使得磁阻提高,产生的热能会导致磁性元件损毁。
请参照图1及图2,其习知充电器内部电感元件的示意图及平视图,电感元件包含两铁芯90以及一线圈80,该铁芯包含左右侧壁91及一中柱92,外观测视呈现一E字形,线圈80缠绕于两铁芯90的中柱92,并且两铁芯中柱92之间具有一气隙70。习知变压器的电感元件缺陷在于,欲增加电感量,则需增加线圈匝数,或者有不同绕线或线径需求时,必须将线圈围绕层迭,惟线圈系围绕中柱并向外扩张,此时受到铁芯侧壁影响,线圈匝数亦受到限制。此外,如前所述,增加匝数将使热能增加,为避免铁芯损毁因过热损毁,其侧壁必须保持相当厚度,此时两铁芯耦合时,不论如何设置,皆占据一定体积,使得电感元件无法微缩,变压器体积亦同。此外,习知技术在铁芯之间设计一气隙避免磁饱合,惟气隙可能带来漏感及效能上减损的问题。
综上所述,为减少变压器体积,对于电感元件的铁芯及其绕线,必须做进一步改良,使电感可靠度提升情况下,亦可缩减占据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电感结构,减少其内部磁性元件所占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电感结构,使其内部磁性元件的线圈围绕不受铁芯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电感结构,减少其内部磁性元件的漏磁以及效能上的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电感结构,有效配置其内部磁性元件,减少磁性元件与插头接线长度,增加装置可靠度。
为达到上述所指称的各目的与功效,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电感结构,其具有一基板及一磁性元件,该磁性元件包含:一扁平铁芯组,该扁平铁芯组具有:一第一铁芯,该第一铁芯具有两侧柱及一中柱;以及一第二铁芯,耦接该第一铁芯的两侧柱,该中柱与该第二铁芯之间具有一气隙;一第一线圈,围绕该中柱;以及一第二线圈,围绕其中的一侧柱;其中,该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围绕方向与该基板表面平行。
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其中该气隙位于该中柱的末端与该第二铁芯的表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在另一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二铁芯的表面具有一凹部,该中柱的末端容置于该凹部,使该气隙形成于该凹部内,该气隙的几何形状对应该凹部与该中柱的末端的几何形状。
本实用新型在另一实施例中,其中该中柱的末端具有一凸部结构,与该凹部形成该气隙,该气隙的几何形状对应该凹部与该凸部结构的几何形状。
本实用新型在另一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一铁芯为E型,该第二铁芯为I型。
本实用新型在另一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一铁芯为E型,该第二铁芯为U型。
本实用新型在另一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为多个PCB板层迭形成。
本实用新型在另一实施例中,其中该些PCB板具有一第一穿孔及一第二穿孔,该些PCB板于该第一穿孔的周围形成一第一环形走线,于该第二穿孔的周围形成一第二环形走线,该第一环形走线为该第一线圈,该第二环形走线为该第二线圈,该第一铁芯穿设于该第一穿孔及该第二穿孔。
本实用新型在另一实施例中,其中该基板为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还揭露了一种电感结构,其具有一基板及一磁性元件,该磁性元件包含:一扁长铁芯组,该扁长铁芯组具有:一第一铁芯,该第一铁芯具有两侧柱及一中柱;以及一第二铁芯,耦接该第一铁芯的两侧柱,该中柱与该第二铁芯之间具有一气隙;一第一线圈,围绕该中柱;以及一第二线圈,围绕该中柱且不与该第一线圈交迭;其中该第一线圈与该第二线圈围绕方向与该基板表面平行。
本实用新型在另一实施例中,其中该气隙位于该中柱的末端与该第二铁芯的表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在另一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二铁芯的表面具有一凹部, 该中柱的末端容置于该凹部,使该气隙形成于该凹部内,该气隙的几何形状对应该凹部与该中柱的末端的几何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腾龙,未经张腾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578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气变压器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流体磁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