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宽带复合吸声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58965.2 | 申请日: | 2014-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29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斌;盖晓玲;李贤徽;赵俊娟;马智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10K11/16 | 分类号: | G10K11/16;G10K11/17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汤财宝 |
地址: | 10005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宽带 复合 吸声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声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宽带复合吸声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穿孔板共振吸收结构,其穿孔板上每个孔后都有封闭空腔,相当于许多并联的“亥姆霍兹”共振器,当入射波的频率和系统的共振频率一致时,即产生共振。此时,穿孔板孔洞处的空气往复振动,其幅度达到最大值,且摩擦和阻尼也最大,声能因粘滞损失转变为热能,即声能耗散达到最大。这是穿孔板共振吸收结构的优点。但这种结构也有其固有的缺点,其主要缺点在于:频率的选择性强,也即是其吸声频带窄,仅在共振频率附近才会具有较好的吸声性能,而偏离共振频率,其吸声效果明显变差。拓宽单层微穿孔板吸声体的有效吸声带宽,一种方法是采用多层复合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但多层复合结构明显增加了结构的复杂度,同时也增加了材料和成本,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还受到空间距离的限制。另一种方法是在微穿孔板背面放置吸声材料,但增加的吸声材料会带来结构的二次污染。再有就是进一步缩小穿孔直径,根据马大猷先生的理论,当微穿孔板的穿孔直径小于0.1毫米时,有望达到微穿孔板吸声体的频带极限。但是传统机械加工方法无法实现超微孔孔径微穿孔板的加工,其他加工方法如激光打孔,因打孔密度的增加,生产成本也会大大增加,不适合批量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较宽吸声效果的宽带复合吸声结构,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宽带复合吸声结构,包括:盖板、底板、侧壁和分隔板;所述盖板和底板相对间隔设置;所述侧壁连接所述盖板和侧壁,形成一个背腔室;所述盖板上设有多个第一穿孔;所述分隔板设置在背腔室中,且与所述盖板、底板和/或侧壁的内壁紧密贴合,将所述背腔室分隔成多个吸声室;每个所述吸声室均与所述第一穿孔连通。
其中,所述吸声室为长方体、圆柱体、椎体或者不规则体。
其中,所述盖板由多孔材料、薄膜材料、吸声纸或者纺织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薄膜材料为聚乙烯或聚丙烯。
其中,所述多孔材料为金属泡沫材料或非金属泡沫材料。
其中,所述盖板的形状为圆形、方形或者六角形。
其中,所述第一穿孔为圆形孔、方形孔、菱形孔、六角形孔、鱼鳞形孔、椭圆形孔、陕缝孔或者异形孔。
其中,所述侧壁由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底板由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成。
其中,部分所述分隔板设有多个第二穿孔。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宽带复合吸声结构,采用盖板、侧壁和底板构成背腔室,并使用分隔板将背腔室分隔成多个吸声室,多个吸声室构成共振吸声系统,能够吸收的声波带宽,提高吸收性能,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去除一侧壁);
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宽带复合吸声结构与现有技术的复合吸声结构的试验对比图。
图中,1:盖板;2:侧壁;3:底板;4:分隔板;5:吸声室;10:背腔室;11:第一穿孔;41:第二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照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宽带复合吸声结构,包括:盖板1、侧壁2、底板3和分隔板4。盖板1上设有多个第一穿孔11,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盖板1采用微穿孔板,第一穿孔11为微圆形孔。盖板1和底板3相对间隔设置,参照图2所示,盖板1和底板3相平行设置。侧壁的横截面为封闭结构,优选为“O”、“口”或“田”字形结构,侧壁2连接盖板1和侧壁3,形成一个背腔室10。分隔板4的数量为多个,且分隔板4的形状可以多种多样。分隔板4设置在背腔室10中,且与盖板1、底板3和/或侧壁2的内壁紧密贴合,分隔板4将背腔室10分隔成多个吸声室5,多个吸声室5的深度不完全相同,吸声室5的深度指盖板1的内侧面与吸声室最深处的垂直高度。参照图2所示,背腔室10被分隔形成双腔、三腔或者多腔等不同深度的吸声室5。吸声室5为长方体、圆柱体、椎体或者不规则体等等。每个吸声室5均与第一穿孔11连通,声波从第一穿孔11流入到吸声室5中,由吸声室5吸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未经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589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柱形导电塑料型材
- 下一篇:海上船只用话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