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CIT基于智能手机的安防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59093.1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06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盛义良;涂修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盛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3/00 | 分类号: | G08B13/00;H04N7/18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程笃庆;黄乐瑜 |
地址: | 239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it 基于 智能手机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IT基于智能手机的安防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准也在不断提升,因而对安全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尤其自911与伦敦爆炸案事件后,国内外安防市场就迫切需要智能安防监控系统产品。近年来,国内外先后涌现出一批不同程度的智能安防监控系统或产品,由此也可窥见,安防监控系统正在由数字化、网络化逐步走向智能化。
对于目前的安防监控系统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是比比皆是,但是安防类的案件还是层出不穷,因为人不可能一直都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所以就有必要寻找一种即时提供视频信息的系统来解决此类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CIT基于智能手机的安防监控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进行智能化监控并能即时提供视频信息。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CIT基于智能手机的安防监控系统,包括智能手机、通讯模块、监控主机和探测装置,监控主机同探测装置连接,探测装置包括视频采集装置、声控探测装置和红外探测装置,监控主机上连接存储装置、通讯模块和触发装置,当声控探测装置、红外探测装置或声控探测装置和红外探测装置任一项或均采集到信息时,监控主机接收信息并启动触发装置,触发装置控制视频采集装置启动并采集事发地的视频信息,探测装置将视频采集装置采集事发地的视频信息传输至监控主机,存储装置存储事发地的视频信息,同时触发装置控制监控主机将事发地的视频信息通过通讯模块传输给智能手机。
优选地,触发装置上连接报警装置,触发装置通过延时开关与报警装置连接。
优选地,红外探测装置包括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或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和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组合。
优选地,通讯模块采用GSM通讯模块。
优选地,视频采集装置采用高清摄像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CIT基于智能手机的安防监控系统,可用于家庭和办公场所,采用声控探测装置和红外探测装置来感应非法入室人员的声音和红外信息,监控主机接收到信息通过触发装置开启视频采集装置采集事发地的视频信息,触发装置通过延时开关与报警装置连接以延时启动报警装置,以便采集更多的视频信息,同时触发装置将存入存储装置中的视频信息通过通讯模块传输到业主的智能手机上,在智能化监控同时可以即时获得事发地的视频信息。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智能手机实时掌握家中、办公区中非法人员闯入时的实时视频信息,对于大量需要安防的位置有很好的帮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CIT基于智能手机的安防监控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CIT基于智能手机的安防监控系统的结构框图。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CIT基于智能手机的安防监控系统,包括智能手机1、通讯模块2、监控主机3和探测装置4,监控主机3同探测装置4连接,探测装置4包括视频采集装置41、声控探测装置42和红外探测装置43,监控主机3上连接存储装置5、通讯模块2和触发装置6,当声控探测装置42、红外探测装置43或声控探测装置42和红外探测装置43任一项或均采集到信息时,监控主机3接收信息并启动触发装置6,触发装置6控制视频采集装置41启动并采集事发地的视频信息,其中视频采集装置41采用高清摄像头;探测装置4将视频采集装置41采集事发地的视频信息传输至监控主机3,存储装置5存储事发地的视频信息,同时触发装置6控制监控主机3将事发地的视频信息通过通讯模块2传输给智能手机1,其中通讯模块2采用GSM通讯模块。
在具体实施例中,触发装置6上连接报警装置7,触发装置6通过延时开关8与报警装置7连接,以便视频采集装置41采集足够的信息来辨识非法入侵的信息。红外探测装置43包括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或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和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组合,通过主动红外入侵探测、被动红外入侵探测或两者结合判别非法入侵者的红外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盛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盛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590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