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工腱索介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59595.4 | 申请日: | 2014-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6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李鸿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鸿雁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F2/24;A61F2/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介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腱索介入装置。
背景技术
二尖瓣关闭不全是当今最常见的瓣膜病变之一,主要原因有二尖瓣环扩张、腱索功能不全、二尖瓣粘液变性、瓣叶脱垂、风湿性心瓣膜病、缺血性病变等。
二尖瓣直视成形术及人工瓣膜置换术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最有效方法,但是由于手术需要体外循环技术支持,给人体带来的创伤比较大,对高龄患者和有较多合并症患者,有相当高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因此,近年各国的医务人员和科研人员进行了经皮二尖瓣修复技术的探索,主要有介入治疗方式有瓣环成形术、负压抽吸缝合技术及二尖瓣钳夹术(MitraClip)等,其中以MitraClip疗效最为可靠。MitraClip通过房间隔穿刺将一个可植入的夹子送至二尖瓣附近,将前后瓣叶的游离缘进行钳夹固定,使瓣叶在收缩末期对合良好,减少返流。
虽然MitraClip技术显示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①从股动脉经过长鞘管置入,操作困难,手术时间长;②由于手术中采用较大直径鞘管,术后可能残留房间隔残余漏;③将二尖瓣口由单孔变成双孔,会导致二尖瓣瓣口面积缩小;④将脱垂瓣膜和健康瓣膜固定在一起,理论上会增加健康瓣膜处腱索的张力,加速其退化。
设计出一种更简便的二尖瓣介入治疗装置,进一步改善二尖瓣关闭不全介入治疗的效果,是当前瓣膜介入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人工腱索介入装置,设计高效,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为临床治疗二尖瓣返流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人工腱索介入装置,包括头部、连接管和控制手柄,人工腱索与头部连接,所述的头部包括扣合在一起的凹部和凸部,控制手柄通过控制连接管中的多根连接杆可以实现头部的打开、闭合和释放,将头部和连接管的前端通过心尖置入左室,抵达二尖瓣瓣缘,通过调节控制手柄来完成头部张开与闭合以及释放,可以重复上述操作来调整头部的位置,最终将头部固定于病变二尖瓣瓣缘的合适位置,或者将病变瓣膜和相对应的正常瓣膜对合缘夹闭固定在一起,头部连接人工腱索,调节其至适当长度,另一端固定于心尖,即完成人工腱索的介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人工腱索介入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凹部设有闭合支撑点,凸部设有开启支撑点,凹部和凸部底端通过固定轴可旋转的铰接,连接管的连接杆包括对应的闭合支撑杆和开启支撑杆,控制手柄控制闭合支撑杆和开启支撑杆的位置。优选的所述的凹部和凸部间设有咬合的搭扣,两搭扣的两端分别与凹部和凸部固定,开启支撑点设于与凸部连接的搭扣下端,开启支撑点向上移动将搭扣解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人工腱索介入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控制手柄包括一个可旋转的旋钮开关,旋钮开关带动齿轮转动,闭合支撑杆和开启支撑杆分别在齿轮对应的两侧,闭合支撑杆和开启支撑杆上有与齿轮对应的齿条,旋转齿轮,旋转齿轮,闭合支撑杆向上移动,同时开启支撑杆向下移动,闭合支撑杆顶端顶住闭合支撑点,将头部的凹部与头部闭合,将齿轮反方向旋转,闭合支撑杆向下移动,同时开启支撑杆向上移动,当开启支撑杆运动到开启支撑点下端,继续移动将开启支撑点向上顶起,开启支撑点将与凸部固定的搭扣向上顶起,解开搭扣,头部张开。优选的每根搭扣各有两只扣齿,可分3级控制头部闭合度,以适应不同的瓣膜厚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人工腱索介入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连接管内还包括定位杆和设于定位杆顶端的卡扣和设于定位杆尾端的释放旋钮,向下旋转释放旋钮带动定位杆向下移动,顶端的卡扣呈锁死状态;向上旋转释放旋钮带动定位杆向上移动,顶端的卡扣打开呈释放状态。
有益效果:
本专利所述的人工腱索介入装置,设计高效,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a为所述的人工腱索介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卡扣锁死状态时人工腱索介入装置侧面示意图。
图1c为卡扣释放状态时人工腱索介入装置侧面示意图。
图2a为图1a中头部放大示意图示意图。
图2b为图2a中头部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1a中控制手柄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鸿雁,未经李鸿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595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静脉采血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PET探测器的探测器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