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平衡电动独轮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59791.1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0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邓涛;韩海硕;马传富;林椿松;罗卫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K11/00 | 分类号: | B62K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衡 电动 独轮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代步工具,尤其涉及一种自平衡电动独轮车。
背景技术
自平衡电动车的适用群体很广,使用者身体素质如体重等却存在很大的差异。现有的平衡车多采用弹簧减震器进行减震,其减振系统阻尼系数大都是固定不变的,导致不同体重的使用者在相同的使用环境中,各方向振动幅度差别很大。现有的解决方式大都是先确定一个较大适用范围的体重区间,再选取减振器的阻尼系数,这就使得轻体重者使用时减振效果差,而大体重者感觉减振时振动幅度大,安全感差。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平衡电动独轮车,安装有减震器并且减震器的阻尼系数可变,能提高平衡车行驶的平顺性,改善骑行体验;适合不同人群,有效抑制车辆跳动,改善轮胎对地面的接地性,保证车辆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自平衡电动独轮车,包括车轮、轮架、壳体和减震器;所述车轮通过轮轴安装于轮架;所述减震器支撑于壳体与轮架之间;所述减震器为磁流变减震器;
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罩于车轮上方的外壳和分列于车轮轴向两侧的两个连扳;所述外壳固定于连扳;减震器支撑于连扳与轮架之间;
进一步,所述减震器与轮架及连扳之间分别铰接并且减震器与轮架及连扳之间的铰轴均平行于车轮的轮轴;
进一步,所述减震器为四个,四个减震器布置于车轮轴向两侧及轮轴前后两侧;
进一步,还包括控制器和振动传感器;所述振动传感器固定于车轮的轮毂电机上;所述控制器固定于壳体;振动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于减震器励磁线圈的电流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自平衡电动独轮车,安装有磁流变减震器,阻尼系数可变,通过安装一个控制器,对振动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处理,再传给磁流变减振器,能实现磁流变减振器阻尼力大小的离散化调节,提高平衡车行驶的平顺性,改善骑行体验;适合不同人群,有效抑制车辆跳动,改善轮胎对地面的接地性,保证车辆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平衡电动独轮车,包括车轮1、轮架2、壳体3和减震器4;所述车轮1通过轮轴5安装于轮架2;所述减震器4支撑于壳体3与轮架2之间;所述减震器4为磁流变减震器4,还包括控制器6和振动传感器7;所述振动传感器7固定于车轮1的轮毂电机8上;所述控制器6固定于壳体3;振动传感器7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与控制器6的信号输入端,控制器6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于减震器4励磁线圈的电流控制器,在独轮车的车轮1上安装振动传感器7,其能检测车轮1的振动状况,而磁流变减振器两端分别连接在车轮1轴和壳体3上,当小车越过凹凸路面时,振动传感器7感受机械运动振动的参量(如振动速度、频率、加速度等)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x,经放大后转变为信号X并将信号输入磁流变减振器,而减振器中的磁流液是可磁化的软铁颗粒悬浮在碳氢化合物溶液中的悬浮液体,减振器活塞杆中带有励磁线圈,产生的可变磁流穿过液体,所以改变电流就改变阻尼性能。而为了适应不同体重的使用者,特在传感器和磁流变减振器之间加装一个控制器6,将传感器输出信号X先传递给控制器6进行处理,经控制器6将信号改变为S=a*X,设置三个不同的档位一、二、三,分别对应控制器6中三个不同程序的选择,来改变a值,如下表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597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折叠器及具有该旋转折叠器的折叠自行车
- 下一篇:一种中巴车车身和中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