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棱镜分光多角度微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59803.0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9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朱磊;张运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7/18 | 分类号: | G02B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2151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棱镜 分光 角度 微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微光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棱镜分光多角度微调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生物学研究要求共聚焦显微镜能够对多种荧光标记的生物组织同时进行成像,并且能够有效地区分出各种荧光成分和开展复杂的生物学实验,在荧光标本中多种荧光成分同时激发时,为有效区分荧光成分,在设计光谱成像时需要综合考虑荧光光能利用效率、光谱分辨率、色散线性程度、杂散光对光谱成像的影响等。
与光栅光谱仪的色散均匀相比,棱镜光谱仪的色散虽然是非线性的,但是共聚焦显微镜的光谱成像模块要在用户选取所需波段后进行数据采集,非线性对系统光谱成像的影响不大,因此,可选用棱镜分光对共聚焦显微系统中的荧光光谱进行展开。在采用棱镜进行分光时,需要保证处于最小偏向条件的光线经过棱镜后总偏向角保持不变,有必要对棱镜分光进行多角度微调定位,以减少光学因素对后期图像采集数据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调节精确、定位可靠,可对棱镜分光实现多角度微调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棱镜分光多角度微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其底部开设有入射孔,所述入射孔的一端与入射机构相联通,所述基座上开设有调节部,所述调节部与所述入射孔的另一端相联通,所述调节部的一侧设置有调焦部,所述调焦部内设置有与所述调节部相联通的出射机构;调节盘,其嵌置于所述调节部内并通过固定螺钉紧固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的调节盘包括倾摆板、连接于所述倾摆板一侧的俯仰板、连接于所述俯仰板一侧的若干等间距排列连接的壁板,所述的倾摆板上开设有倾摆槽,所述的俯仰板上开设有俯仰槽,所述的调节盘上设置有均呈对称设置的两个倾摆调节螺钉和两个俯仰调节螺钉,所述两个俯仰调节螺钉的圆心连接线与所述俯仰槽在同一平面相互垂直设置,所述两个倾摆调节螺钉的圆心连接线与所述倾摆槽在同一平面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倾摆板的另一侧贴合有定位块,所述棱镜通过所述定位块定位于所述调节盘上,并通过定位机构对所述棱镜实现固定。
优选的,所述的入射机构包括反射筒、与所述反射筒的一端相接的入射筒、嵌置于所述入射筒内的准直透镜、设置于所述反射筒上直角折弯处的反射镜,所述反射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入射孔相联通。
优选的,所述的出射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调焦部内的调焦盘、并排嵌置于所述调焦盘内的聚焦镜和压圈,所述的压圈与所述的聚焦镜相抵。
优选的,所述调焦盘的外端面开设有外螺纹,所述调焦部内开设有内螺纹,所述调焦盘的外螺纹与所述调焦部的内螺纹相互螺纹配合滑动,所述调焦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侧槽,所述侧槽上贴附有挡片。
优选的,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所述上定位板的一触点抵顶于所述棱镜的一侧端面,所述下定位板的两触点抵顶于所述棱镜的另一侧端面。
优选的,所述调节盘的端面通过若干销柱连接有托板,所述的托板与所述棱镜的端面之间设置有并排叠放的铜片和硅胶垫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棱镜分光多角度微调装置,将入射荧光通过反射筒上的准直透镜汇聚,并经反射镜反射至棱镜上,通过定位机构对棱镜进行平面三点固定,并辅以定位块进行转动角度定位;通过转动调节盘对棱镜进行分光粗调,通过倾摆调节螺钉和俯仰调节螺钉实现对棱镜在倾摆和俯仰方向的多角度微调,以使棱镜的分光精确出射进入调焦盘内的聚焦镜聚焦;通过旋转调焦盘使其在调焦部内前后移动,实现焦距调节;该棱镜分光多角度微调装置调节精确、定位可靠,有效减少了光学因素对后期图像采集数据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棱镜分光多角度微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棱镜分光多角度微调装置去除基座后的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反射筒的内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调焦盘的内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棱镜固定于调节盘上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调节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俯仰调节螺钉置于调节盘内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倾摆调节螺钉置于调节盘内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598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