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柴油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61355.8 | 申请日: | 2014-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57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方勇;黄杰;陈建湘;杨友强;章开;李帅;袁艺东;刘瑜;张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朗坤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1/02 | 分类号: | C10L1/02;C11C3/1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广盈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39 | 代理人: | 杨乐兵;傅俊朝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柴油 反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柴油制备领域,具体用于生物柴油的制备。
背景技术
生物柴油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以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和黄连木等油料林木果实、工程微藻等油料水生植物以及动物油脂、废餐饮油等为原料制成的液体燃料;由于生物柴油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碳远低于该植物生长过程中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从而改善由于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导致的全球变暖这一重大环境问题;
用于生物柴油制备的原油的成分较为复杂,混合后会存在杂质,有的甚至是较大的残渣,直接进行提取反应会严重影响生物柴油的品质;制备后的初产品中仍然会残留大量残渣,同样需经过滤处理才能使用;
现有的生物柴油反应工艺流程中,在酯交换反应过程中,采用间歇搅拌式的反应,其反应搅拌效果好,对反应前期有利,但到了后期随着副产物甘油的量增加,副产物不能及时的分离出去,不利于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存在较大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生物柴油反应装置,其具备可靠的原油预过滤,以及最终的初产品过滤能力;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转化率不高的问题,具备快速连续反应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柴油反应装置,包含甲醇高位槽,油脂高位槽,硫酸高位槽,流量计,第一反应釜,甘油分离罐组成,甲醇高位槽,油脂高位槽,硫酸高位槽分别通过流量计和第一反应釜管道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第二反应釜,其进口在侧边中部,且和第一反应釜的上部出口管道连接;第二反应釜的下部为一锥形底,在锥形底和第二反应釜连接部位设有具有开孔的挡板;第二反应釜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甘油分离罐的进料口;甘油分离罐包含甘油出口和生物柴油出口,生物柴油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过滤组件;
所述油脂高位槽包含一个带有上下两个锥斗的圆罐、一台排渣螺旋输送机;所述圆罐带有上下两个锥斗,两个锥斗的倾角相同,上锥斗开有漏液孔,上锥斗底端开有出渣孔,出渣孔连接所述排渣螺旋输送机,排渣螺旋输送机倾斜安装,倾斜角度与锥斗的角度相同;排渣螺旋输送机包含壳体,其壳体下方也开有漏液孔;被上锥斗拦截的原油油渣通过出渣孔进入排渣螺旋输送机并被排渣螺旋输送往上提升至圆罐外部;原油油渣中的原油液体通过螺旋输送机的壳体的漏液孔流回到圆罐中;
所述圆罐的底部为下锥斗,下锥斗底部为出油口;所述出油口通过流量计和第一反应釜连接;
所述过滤组件包含圆柱形的圆柱罐,罐底设置进料口,进料口通过管道与生物柴油出口连通,罐顶设置出料口,罐体内间隔设置有多层过滤网;罐体底部在进料口上部填充一层去质细沙。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二反应釜的容积为第一反应釜容积的1.5~2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物柴油反应装置,其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反应釜,可以部分分离出甘油,同时提高油脂和甲醇的酯交换转化率,解决单个反应釜转化率不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具备快速连续反应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的高位油脂槽具备将原油中的残渣通过上锥斗过滤,而且将残渣通过排渣螺旋输送机排出的能力;本实用新型为甘油分离罐分离出的生物柴油设置了二次过滤组件,能够将制备的初产品进行可靠过滤后供直接使用;所述过滤组件结构简单,成本低;无污染,优质高产,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甲醇高位槽,200-油脂高位槽,300-过滤组件,400-流量计,500-第一反应釜,600-第二反应釜,601-锥形底,602-挡板,700-甘油分离罐,701-甘油出口,702-生物柴油出口,800-硫酸高位槽;
201-圆罐,202-上锥斗,203-下锥斗,204-出渣孔,205-排渣螺旋输送机,206-出油口;
301-出料口,302-阻隔挡板,306-去质细沙,307-进料口,308-过滤网,312-圆柱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朗坤环保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朗坤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613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