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设备末屏适配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63099.6 | 申请日: | 2014-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43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郭志刚;赵晓龙;朱林林;阳薇;吕斌;冯云峰;张成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公司;江西仪能新能源微电网协同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H01R11/01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设备 适配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高压设备信号接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设备末屏适配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在线监测领域中有关高压设备套管末屏接地问题由于一次设备厂家接地方式和制造上都存在很多差异性,通用性强的可靠接地装置比较少见,同时对变压器局套管绝缘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
在大型高压设备故障中,变压器套管绝缘带来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它往往可以引起火灾,要充分重视变压器的选用、验收、安装、试验及维护等工作,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工厂生产的变压器,对其内、外绝缘都应留有一定裕度,并考虑系统和环境变化对变压器运行带来的影响,要适应我国环境和电网运行条件的要求。变压器运行是否良好,对高压设备安全运行关系极大,建议定期对变压器套管绝缘进行检测,对因变压器套管产生的绝缘老化,力争及时发现。目前,对变压器局套管绝缘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建议开展变压器套管绝缘在线监测的试验和研究,将套管绝缘引发的故障减少到最小。
现有在线监测技术针对通过变压器套管末屏获取脉冲信号的引出方式大都采用硬连接来实现信号引出并同时接地,这种引出方式存在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就是要求施工人员紧固的力度以及接地装置的规格尺寸都要严格一次设备出厂设置等要求一致,才能确保可靠接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设备末屏适配器装置。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压设备末屏适配器装置,其组成包括:末屏保护器,所述的末屏保护器中心位置具有末屏连接杆,所述的末屏连接杆与不锈钢弹片连接,所述的不锈钢弹片与滑动顶杆连接,所述的滑动顶杆外部安装有绝缘体,所述的滑动顶杆上套有弹簧,所述的滑动顶杆具有螺纹,所述的滑动顶杆通过螺纹分别与绝缘体、绝缘板、2个螺母连接,所述的绝缘体外部安装有套筒,所述的套筒与螺塞连接。
所述的高压设备末屏适配器装置,所述的滑动顶杆与所述的绝缘体之间有隔离室,所述的套筒与所述的滑动顶杆之间有接线室,所述的接线室上端有密封出口,所述的顶杆顶部安装所述的不锈钢弹片具有梅花触头,所述的梅花触头的四个梅花瓣与接头杆的周圈紧密接触。
所述的高压设备末屏适配器装置,所述的套筒与所述的螺塞之间安装有密封圈,所述的螺塞侧面装有螺堵。
所述的高压设备末屏适配器装置,所述的弹簧的内径大于8mm,所述的弹簧外径小于15mm,所述的弹簧自由长度10-12mm,所述的弹簧最短可压缩到6mm。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在实现信号引接的设计上采用了软连接方式,既规避了施工人员紧固力度的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又化解了一次设备出厂时末屏触头尺寸的微小差别导致的接触不可靠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巧妙地利用了顶杆顶部安装所述的不锈钢弹片具有梅花触头,所述的梅花触头的四个梅花瓣与接头杆的周圈紧密接触。所述的梅花触环抱连接杆的设计以及将滑动顶杆与紧固螺栓融为一体的设计,使接触触头的电流经过顶杆直接传到后部螺栓处,实现双重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不锈钢材质的弹簧,所述的弹簧能确保其导电性能,同时能够固定滑动顶杆,而且保证滑动顶杆中的电流能顺利传导到接地螺栓处,所述的弹簧选用内径大于8mm,外径小于15mm,自由长度10-12mm,最短可压缩到6mm,这种规格的弹簧能够完全满足该产品的使用性能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将原有的滑动顶杆与紧固螺栓融为一体,能够使所述的滑动顶杆处的电流更加直接的传到螺栓处,这种结构使设备更加简单,节约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滑动顶杆经过镀银处理,顶部平面要求有较高的平整度,便于安装不锈钢弹片,隔离室与密封出口采用严密的隔离与密封措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A-A剖视图。
附图3是附图2的滑动顶杆、弹簧、不锈钢弹片及绝缘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附图2的滑动杆与弹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附图2的滑动顶杆与不锈钢弹片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公司;江西仪能新能源微电网协同创新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公司;江西仪能新能源微电网协同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630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果蔬浆或饮料管路输送系统保护报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LNG储存与供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