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接线盒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65948.1 | 申请日: | 2014-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4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夏世宇;李友国;曾家黔;曾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集诚汽车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1336 重庆市南岸***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接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部件,特别涉及一种集成车身控制器和保险丝盒的智能接线盒。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汽车,采用的是车身控制器和保险丝盒独立分离的模式。两者只是通过线束简单连接,并没有双方的通讯。其中任何一方都不知道对方的状态或者故障情况。这种方式不仅线束繁多,故障难以准确排查而且不能对车载电器做出正确的处理方式。
在如今日益集成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汽车电子领域,以及用户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愈发提高的现实环境下,车身控制器和保险丝盒相互独立的情况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汽车电子领域发展和广大汽车驾驶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接线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智能接线盒,包括车身控制器和保险丝盒,所述车身控制器与保险丝通信连接,所述车身控制器与保险丝盒固定在同一块PCB板。
进一步,所述保险丝盒内设有多种保险丝和继电器,所述多种保险丝其中一部分直接连接电源和车身线束,另一部分一端通过继电器连接电源,另一端连接车身线束。
进一步,所述保险丝与电源和/或车身线束通过PCB板上的铜箔连接。
进一步,所述继电器与电源和/或车身线束通过PCB板上的铜箔连接。
有益技术效果:
可以准确掌握车身控制器和保险丝盒的状态或者故障情况,增加了整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通过掌握的两者状态或者故障情况,准确对车载电器做出正确的操作,也增加了车载电器的使用寿命。再次车身控制器和保险丝盒的整合,也大大减少了整车的线束,大幅降低整车故障率,增加了驾驶员以及乘客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 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框图;
图2为实现诊断仪对保险丝诊断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智能接线盒,包括车身控制器和保险丝盒,所述车身控制器与保险丝通信连接,所述车身控制器与保险丝盒固定在同一块PCB板。智能接线盒,在整合车身控制器和整车保险丝盒的同时,全部保留原本车身控制器的功能。并且利用车身控制器具备单片机及CAN总线的优势,可以对整车保险丝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分析,并将结果通过CAN总线直接传输给诊断仪。实现诊断仪可以直接诊断整车哪个保险丝被烧毁,并做出及时有效的更换。
所述保险丝盒内设有多种保险丝和继电器,所述多种保险丝其中一部分直接连接电源和车身线束,另一部分一端通过继电器连接电源,另一端连接车身线束。
所述保险丝与电源和/或车身线束通过PCB板上的铜箔连接。
所述继电器与电源和/或车身线束通过PCB板上的铜箔连接
该智能接线盒,在整合车身控制器和整车保险丝盒的同时,还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保险丝盒内部的车载功率继电器,实现更高级的逻辑功能。并对车载功率继电器的状态实时监控,避免各种因意外情况烧毁车载功率继电器的情况。
该智能接线盒,在整合车身控制器和整车保险丝盒的同时,与原来车身控制器和保险丝盒分离的情况相比,大幅减少整车线束。线束的减少,大大提高了整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集诚汽车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集诚汽车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659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级减震式汽车保险杠装置
- 下一篇:集成式多模块组合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