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焦油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68370.5 | 申请日: | 2014-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41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稳宏;朱永红;袁扬;王磊;张琳娜;李冬;毕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29/35 | 分类号: | B01D29/35;C10C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焦油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尤其是一种煤焦油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煤焦油中一般都含有灰份、煤粉、喹啉不溶物、甲苯不溶物等杂质,在媒焦油使用提炼前,需要将这些杂质去除,现有的净化设备都存在过滤不彻底,清理不方便,或者设备结构复杂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煤焦油净化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时过滤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一种煤焦油净化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方的进液管以及设置在壳体下方的出液管,所述壳体内侧的顶部设有环形喷嘴,所述环形喷嘴的内侧设有高压冲洗管,所述壳体内设有弧形滤网,所述环形喷嘴与所述弧形滤网相接触,所述弧形滤网底部设有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和第三出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和第三出液口上均螺纹连接有沉淀槽,所述沉淀槽下方设有倾斜挡板,所述倾斜挡板一端连接有出液管,所述进液管上设有外螺纹,对应的,所述出液管上设有内螺纹。
作为优选,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上均设有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材质采用304L不锈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
利用液体的自重进行过滤,避免了加压泵对液体的扰动,减少了泡沫的产生,煤焦油通过环形喷嘴流到弧形滤网上,并沿着弧形滤网向下流动,在这个过程中,杂质被弧形滤网过滤,并逐渐积聚在沉淀槽中。过滤后的煤焦油从沉淀槽沿着倾斜挡板流入出液管中,壳体采用透明材质,可以很好的观察到沉淀槽中积累杂质的情况,在需要清理时,可以打开活动门,通过螺纹将沉淀槽卸下更换清理,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将多个本装置通过螺纹相连,从而使得煤焦油经过多次过滤,进一步提交了煤焦油的纯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帖等常规手段,机械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在此不再详述。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煤焦油净化装置,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上方的进液管2以及设置在壳体1下方的出液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侧的顶部设有环形喷嘴5,所述环形喷嘴5的内侧设有高压冲洗管4,所述壳体1内设有弧形滤网6,所述环形喷嘴5与所述弧形滤网6相接触,所述弧形滤网6底部设有第一出液口7,第二出液口8和第三出液口9,所述第一出液口7,第二出液口8和第三出液口9上均螺纹连接有沉淀槽10,所述沉淀槽10下方设有倾斜挡板11,所述倾斜挡板11一端连接有出液管3,所述进液管2上设有外螺纹,对应的,所述出液管3上设有内螺纹。
所述进液管2和出液管3上均设有阀门。
所述壳体1的材质采用304L不锈钢。
其中,所述壳体1上铰接有活动门,用于打开清理弧形滤网6和沉淀槽10,所述壳体1采用透明材质,所述弧形滤网6两端通过卡扣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所述弧形滤网6可整体拆卸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利用液体的自重进行过滤,避免了加压泵对液体的扰动,减少了泡沫的产生,煤焦油通过环形喷嘴5流到弧形滤网6上,并沿着弧形滤网6向下流动,在这个过程中,杂质被弧形滤网6过滤,并逐渐积聚在沉淀槽10中。过滤后的煤焦油从沉淀槽10沿着倾斜挡板11流入出液管3中,壳体1采用透明材质,可以很好的观察到沉淀槽10中积累杂质的情况,在需要清理时,可以打开活动门,通过螺纹将沉淀槽10卸下更换清理,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将多个本装置通过螺纹相连,从而使得煤焦油经过多次过滤,进一步提交了煤焦油的纯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大学,未经西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683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