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换挡杆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68763.6 | 申请日: | 2014-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4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应祥;冯盛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9/02 | 分类号: | F16H5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6 | 代理人: | 朱登河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挡 连接 结构 具有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换挡杆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换挡杆用在车辆的变速器上,是车辆的重要构件。图1为现有技术中换挡杆连接结构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如图1所示的换挡杆连接结构包括换挡杆1’、衬套2’、以及换挡拨块3’。换挡杆1’上具有手柄连接部13’、大球头部12’、以及小球头部11’。其中,手柄连接部13’用于与车辆的换挡手柄连接。大球头部12’用于以球铰方式连接至车辆的主体,作为换挡杆换挡时作用力的支点。小球头部11’以球铰方式连接在衬套2’内,用于与衬套2’相配合来推动换挡拨块3’,从而通过换挡拨块3’控制换挡叉轴(未图示)、拨叉等实现换挡操作。
在上述换挡杆连接结构中,衬套2’为弹性材料制成,压装在换挡拨块3’内,其内部设有空腔与小球头部11’过盈配合,从而消减从整车动力系统传过来的振动和噪音。衬套2’会因受热而膨胀,从而与换挡杆的小球头部11’之间产生间隙。而且在长期使用导致衬套2’磨损后,也会产生间隙。这样会导致车辆急加速行驶中,换挡杆1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音,降低操纵的舒适性。
因此,希望有一种换挡杆连接结构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挡杆连接结构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挡杆连接结构,所述换挡杆连接结构包括换挡杆,其具有小球头部,所述小球头部外表面开有凹槽;衬套,其与换档拨块连接,所述衬套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小球头部过盈配合;以及弹性件,其嵌入在所述凹槽内且弹性挤压所述空腔的内壁。
优选地,所述凹槽为沿所述小球头部外表面设置的环形槽。
优选地,所述环形槽的环形轨迹所在平面包括所述小球头部的球心且与所述换挡杆的轴线垂直。
优选地,所述环形槽的横截面为U形,所述弹性件为与所述环形槽相配合的减振环。
优选地,所述凹槽为多个沿所述小球头部外表面环形均匀分布的半球形槽。
优选地,所述半球形槽环形轨迹所在平面包括所述小球头部的球心且与所述换挡杆的轴线垂直。
优选地,所述半球形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弹性件为与所述半球形槽相配合的弹性球。
优选地,所述换挡杆包括换挡杆主体和套接在所述换挡杆主体外的档杆套,所述小球头部设置在所述档杆套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换挡杆连接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换挡杆连接结构中,换挡杆的小球头部开有凹槽,弹性件嵌入凹槽内相对于小球头部轮廓表面凸出,对衬套内空腔的内壁产生弹性挤压,进而在衬套与换挡杆的配合松弛而出现间隙的情况下,弹性件能够补偿所述间隙,衬套仍能够起到对换挡杆的定位和减振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换挡杆连接结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换挡杆连接结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3是根据图2所示换挡杆连接结构中换挡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具有档杆套的换挡杆连接结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687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换档装置及其车辆
- 下一篇:一种用于变速箱的操控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