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级联式活齿无级变速传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69216.X | 申请日: | 2014-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00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冯能莲;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9/02 | 分类号: | F16H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级联 式活齿 无级 变速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级变速传动装置设计及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领域,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无级变速器作为较为理想的变速器,在汽车行业得到普遍应用。对于机械无级变速器,大量采用的是摩擦传动,需要有较大的轴向夹紧力来传递功率。随着活齿无级变速装置的出现,解决了传统摩擦式无级变速器的摩擦传动问题。专利200580039668.6(滑片变形齿无级啮合活齿锥轮,授权公告日:2009年6月10日,授权公告号:CN 100498006C)中介绍了一种滑片变形活齿无级啮合活齿轮装置,活齿无级变速器是建立在活齿啮合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无级变速器,这种活齿无级变速器是一种非摩擦式变形活齿无级变速传动装置,它改变了传统无级变速摩擦/牵引传动方式,突破了无级变速固有的功率/效率屏障,可以实现大功率、高效率传递动力。
无级变速器可以实现速比的连续变化,从而适应变工况下的发动机输出特性。然而,虽然无级变速器可以实现不间断速比变化,但是其速比变化范围是很有限的。因此,有限的速比变化范围不能使无级变速器适应任意工况下的发动机输出特性,即无级变速器由于速比范围的有限不能实现其与发动机的良好匹配,也即传统无级变速装置不能时时刻刻满足发动机在最佳工况下工作的要求,因而使发动机效率受到限制,也会因此增加废气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专利200580039668.6的基础上,提出了级联式活齿无级变速传动装置的设计发明,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无级变速器传动比有限,而不能实现无级变速器与发动机的良好匹配问题,以满足、适应现代化需求,尤其是汽车工业的需求。本实用新型兼具并拓展了活齿无级变速器的功能、技术,实现了两级甚至多级无级变速,是一种大范围速比的无级变速传动装置。
传统无级变速装置均为一级式,即由一对锥齿轮组合而成,本实用新型属级联式无级变速传动装置,由两对甚至多对活齿锥轮组合而成。传统无级变速装置不能实现级联式无级变速传动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无级变速器是靠锥轮轴向夹紧力使锥轮和传动带之间产生摩擦来传动的,其传递的转矩受限,且需要较大的轴向夹紧力,变速器通常是起减速增距作用,对于传统无级变速器的级联,其每一级传递的转矩都是有限的,如果要求的转矩过大则可能使传动带出现打滑现象,速比范围不能有效增大,且对轴向夹紧力的要求更高,因此传统无级变速传动装置的级联是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的。但本实用新型属级联式活齿无级变速传动装置,这种非摩擦式无级传动装置是一种活齿啮合传动,轴向夹紧力要求很低,可实现大转矩传递而不会出现打滑现象。
一种级联式无级变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对活齿轮、输入轴、至少一根中间轴、输出轴,每一对活齿轮内部通过金属链或带连接,采用活齿啮合传动,中间轴既是前一级输出轴,也是后一级输入轴。
进一步,所述的级联式无级变速传动装置是两级式或者多级式。
进一步,所述的级联式无级变速传动装置其后一级的从动轮绕中间轴360°旋转布置,中间轴也就是该级输入轴。
级联式无级变速传动装置是指把一级传动从动轮的输出轴作为第二级传动的输入轴,即中间轴,而第二级传动的从动轮布置可以绕第二级传动输入轴360°旋转布置,以满足不同车辆无级变速装置的设计要求。级联式传动方式增大了传统无级变速速比范围,是一种大速比范围的无级变速传动装置,能实现无级变速器与发动机的良好匹配。
级联式无级变速传动装置的活齿锥轮设计为锥轮,锥轮中的一个固定,另一个可以轴向移动,锥轮开有通道,活齿体两端安装有滑轮,滑轮在锥轮通道内与锥轮直接接触,当可动锥轮轴向移动时,活齿体依靠滑轮沿锥轮通道上下移动,传动带与活齿体直接接触,进而通过活齿体的上下移动来改变传动带的直径,由此来实现活齿无级变速传动。活齿体上开有两个活齿槽,活齿片装于活齿槽内,即两套活齿片,活齿片靠离心力可以从活齿槽中甩出,活齿片中间有开孔,其中有限位元件穿过,限位元件用于约束活齿片的上下移动范围,传动带上带有啮合齿,啮合齿可以和活齿片完成啮合,实现非摩擦传动。一个活齿锥轮上可布置多个活齿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692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变速箱减振装置
- 下一篇:摇黑板机的传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