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鼓形滤网的三输入卧式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69721.4 | 申请日: | 2014-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7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刘锐;崔学迪;陈景良;顾守礼;赵军;费伟家;李灿灿;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沈阳电力机械总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3/15 | 分类号: | B01D33/15;B01D33/80 |
代理公司: | 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9 | 代理人: | 甄玉荃 |
地址: | 110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滤网 输入 卧式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鼓形滤网,特别是一种鼓形滤网的三输入卧式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鼓形滤网是核电站、火力发电厂、化工、城市自来水、环保污水处理厂等供水系统中的重要滤水设备。其功能是将海水中经过格栅处理后的细小杂质去除,以保证后续的水泵和传热设备的正常运行。每个鼓形滤网由一个旋转的筒形骨架组成,在骨架圆周方向上安装有过滤网片。水流由鼓形滤网两侧面流入鼓形滤网内(网内进水网外出水),经网片过滤后沿径向流出。鼓形滤网由驱动装置带动传送轴上的小齿轮,并驱动鼓网上的大齿圈旋转。当鼓形滤网旋转时,由网片及捞污斗收集到的污物被提升到地面操作平台上,并被冲洗水冲到排水槽中,经排水沟排放到水泵房外。
目前国内核电站的鼓形滤网,驱动速度采用三速的有:岭澳一期、岭澳二期、红沿河核电、宁德核电、阳江核电、台山核电、防城港核电、福清核电、昌江核电工程。减速器均为立式组合结构。电机与减速器为悬臂式联接结构,上方中高速电机运行时下方两低速电机从动,两低速电机及联接减速器均悬挂且负重于主减速器蜗杆轴,蜗杆轴与轴承,轴承与轴承座间存在间隙,故运行时振动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运行振动小,采用卧式安装,可实现小齿轮3种旋转速度的鼓形滤网的三输入卧式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鼓形滤网的三输入卧式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括卧式组合减速器,所述卧式组合减速器分别通过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至少一台低速电机和一台中高速双速电机,卧式组合减速器有一个输出轴连接传动轴与小齿轮,驱动鼓骨架上的大齿圈,带动鼓形滤网旋转。
所述卧式组合减速器分别通过输出轴连接两台低速电机,其中一台作为备用。
所述卧式组合减速器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传动轴相联接,传动轴两端通过2件轴承支撑,小齿轮联接在传动轴的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减速器采用卧式安装,采购成本低、便于安装,运行稳定,承载力大,便于维护,备件采购方便等优点。
卧式组合减速器有两个减速比,与低速、中、高速电机配合,可实现小齿轮3种旋转速度:低速2.5m/min、中速10m/min、高速20m/min。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一种鼓形滤网的三输入卧式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括卧式组合减速器4,所述卧式组合减速器4分别通过输出轴通过联轴器3连接至少一台低速电机1和一台中高速双速电机2,卧式组合减速器4有一个输出轴连接传动轴7与小齿轮8,驱动鼓骨架上的大齿圈,带动鼓形滤网旋转。
所述卧式组合减速器分别通过输出轴连接两台低速电机,其中一台作为备用。
所述卧式组合减速器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传动轴相联接,传动轴两端通过2件轴承支撑。
2个低速电机1和1个中高速双速电机2,通过3个联轴器3与卧式组合减速器4的3个输入轴相联接,卧式组合减速器4的1个输出轴通过联轴器5与传动轴7相联接,传动轴7两端通过2件轴承6支撑,小齿轮8联接在传动轴7的另一端,驱动鼓骨架上的大齿圈,带动鼓形滤网旋转。卧式组合减速器有两个减速比,与低速、中、高速电机配合,可实现小齿轮3种旋转速度:低速2.5m/min、中速10m/min、高速20m/min。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沈阳电力机械总厂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沈阳电力机械总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697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