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向导湿的纬编针织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69730.3 | 申请日: | 2014-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5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朱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港龙织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4 | 分类号: | D04B1/14;D04B1/16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向导 针织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单向导湿功能的纬编针织面料结构,属于针织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导湿针织面料的开发是原料、织物结构以及后整理三个方面综合设计的系统工程。在原料设计与选择方面,采用具有高吸湿速干性能的纤维和亲水性纤维(如棉纱、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在组织结构设计时,采用双层复合结构更有利于导湿层和吸湿层的功能完全发挥,同时配以集圈或抽条,容易使面料形成网眼或蜂巢效应,增强透气性,更有利于散湿。后整理时,采用亲水性柔软剂处理,增加产品的吸湿排汗效果。
目前在织物结构设计上,多采用导湿层和吸湿层的两层结构,有的结构在吸湿层和导湿层之间增加一个过渡的传导层,但是在目前的结构设计中,导湿层将水分传递到吸湿层,水分必须从吸湿层先从内测向外侧传递水分,再通过与空气接触的外侧将水分传导出去。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导湿层与吸湿层的连接方式,使水分直接传导到织物外层,增大导湿速率,使面料的吸湿排汗效果更优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向导湿的纬编针织面料,大大加快了导湿速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单向导湿的纬编针织面料,所述纬编针织面料包括织物正面和织物反面,所述织物正面由导湿纱线线圈和吸湿纱线线圈按一定的间隔规律成圈,形成导湿和吸湿层,所述织物反面由导湿纱线线圈全部成圈,形成导湿层;所述的导湿纱线线圈为17.8tex多微孔中空涤纶纤维短纤纱构成的导湿纱线线圈,所述的吸湿纱线线圈为17.8tex棉纱构成的吸湿纱线线圈。
所述织物正面由导湿纱线线圈和吸湿纱线线圈按1隔1的间隔规律成圈。
本实用新型单向导湿的纬编针织面料,作为与人体皮肤接触的织物反面为由导湿纱线线圈全部成圈的导湿层,当导湿层将水分从织物内测直接传导到织物正面,水分在面料中的传导原理是:水分由导湿纱线线圈构成的织物反面向织物正面导湿纱线线圈传导,传导到织物正面导湿纱线线圈上的水分一部分直接散发到空气中,一部分被吸湿纱线线圈吸收,再散发到空气中,大大加快了导湿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编织图,
其中:1、3为导湿纱线,2、4吸湿纱线;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湿原理示意图,
其中:11为由导湿纱线线圈构成的织物反面导湿层、12 为织物正面的吸湿纱线线圈、13为织物正面的导湿纱线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单向导湿的纬编针织面料,包括织物正面和织物反面11,织物正面由导湿纱线线圈13和吸湿纱线线圈12按一定的间隔规律成圈,形成导湿和吸湿层,织物反面11由导湿纱线1、3线圈全部成圈,形成导湿层;
本实用新型中的导湿纱线1、3线圈为17.8tex多微孔中空涤纶纤维短纤纱构成的导湿纱线线圈,吸湿纱线线圈2、4为17.8tex棉纱构成的吸湿纱线线圈。织物正面由导湿纱线线圈13和吸湿纱线线圈12按1隔1的间隔规律成圈。在24针,34寸的双面多针道圆机上织造而成,当多微孔涤纶纱线形成的织物反面吸收人体皮肤上的汗液水分后,水分沿纱线轴向向外层低湿度的多微孔涤纶纱线圈转移。织物正面的多微孔涤纶纱线圈又持续的向周围的空气和与之串套的棉纱线圈散发和传导水分,以维持织物内外层的水分浓度梯度,保证水分的单向传导。
本实用新型单向导湿的纬编针织面料,作为与人体皮肤接触的织物反面为由导湿纱线线圈全部成圈的导湿层,当导湿层将水分从织物内测直接传导到织物正面,水分在面料中的传导原理是:水分由导湿纱线线圈构成的织物反面向织物正面导湿纱线线圈传导,传导到织物正面导湿纱线线圈上的水分一部分直接散发到空气中,一部分被吸湿纱线线圈吸收,再散发到空气中,大大加快了导湿速率。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而非对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港龙织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港龙织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697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镁砂竖窑除尘装置
- 下一篇:颗粒烘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