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尾纤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69850.3 | 申请日: | 2014-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98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蒋丽娟;唐雪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锐鑫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连接件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新型尾纤组件。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传统尾纤组件1由SC连接器112、900um光缆113、陶瓷插芯111和SUS金属件114组成,它与光有源器件配套使用,起传输光的作用。
如图2所示,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传统尾纤组件1与金属壳体12之间需要用金属过渡环13作连接,传统尾纤组件1和金属过渡环13之间、金属过渡环13和金属壳体12之间都需要在镭射焊接点14用镭射进行焊接,即要进行两次镭射焊接。
如图3所示,传统尾纤组件的生产加工工艺是:将125um光纤16穿入陶瓷插芯111内孔,并将900um光缆113穿入SUS金属件114的Ф1mm内孔1141中。125um光纤16与陶瓷插芯111之间、900um光缆112与SUS金属件114之间都用353ND胶水15粘结。
传统尾纤组件虽然可以满足使用,但传统尾纤组件与有源器件配套使用中,需要增加金属过渡环和两次镭射焊接工艺,无形中增加有源器件的制造成本和质量控制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生产制造成本、降低质量控制成本、减少镭射焊接工艺次数的新型尾纤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尾纤组件,包括陶瓷插芯、SC连接器、900um光缆、SUS金属件,所述SUS金属件内设置有一Ф1mm内孔,所述900um光缆穿入SUS金属件的Ф1mm内孔内,所述900um光缆与SUS金属件之间通过353ND胶水粘结;所述新型尾纤组件还包括有金属过渡环,所述金属过渡环与SUS金属件一体成型以形成SUS金属柄。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SUS金属柄内还设置有一Ф1.5mm台阶孔,所述Ф1.5mm台阶孔与Ф1mm内孔相连通且设置于Ф1mm内孔内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将金属过渡环直接加工到SUS金属件上相比单独加工一个金属过渡环,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2)可以省去金属过渡环和SUS金属件之间的镭射焊接工艺,由传统型尾纤组件的两次镭射焊接变为一次镭射焊接即可,减少镭射焊接工艺次数,直接节省了生产成本;
(3)金属过渡环和SUS金属件一体成型后,省去了其两者间的镭射焊接质量控制活动和完全规避了焊点不良引起的质量风险,即降低了质量控制成本又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尾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尾纤组件与金属壳体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传统SUS金属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SUS金属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传统尾纤组件,111-陶瓷插芯,112-SC连接器,113-900um光缆,114-SUS金属件,1141-Ф1mm内孔,12-金属壳体,13-金属过渡环,14-镭射焊接点,15-353ND胶水,16-125um光纤,2-新型尾纤组件,21-SUS金属柄,211-Ф1.5mm台阶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若出现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至图5可知,一种新型尾纤组件2,包括陶瓷插芯111、SC连接器112、900um光缆113、SUS金属件114,所述SUS金属件114内设置有一Ф1mm内孔1141,所述900um光缆112穿入SUS金属件114的Ф1mm内孔1141内,所述900um光缆113与SUS金属件114之间通过353ND胶水15粘结;还包括有金属过渡环13,所述金属过渡环13与SUS金属件114一体成型形成SUS金属柄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锐鑫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新锐鑫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698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网合一光缆交接箱
- 下一篇:热插拔式接口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