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侧隙转向传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71656.9 | 申请日: | 2014-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3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易新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创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20 | 分类号: | B62D1/20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11121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侧隙 转向 传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传动机构,尤其是一种无侧隙转向传动机构,属于汽车传动机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产品的配合间隙越大,工作中(相对运动)的磨损就越快,单位时间内的损坏就越大。因此,尽可能消除间隙、提高机构(或总成)的传动灵敏度,是机械产品的普遍要求。汽车上的转向操纵系统更是如此。
然而,据申请人了解,现有技术汽车转向传动机构的缓冲插轴和缓冲套轴之间通过相互插接的花键轴和花键套连接,使用之后由于相对运动的磨损,难免存在间隙,时间一长,影响转向操纵,给车辆行驶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可以自动补偿消除装配间隙的无侧隙转向传动机构,从而确保车辆行驶安全。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无侧隙转向传动机构包括通过周向约束相互插接的缓冲插轴和缓冲套轴,所述缓冲插轴的插入端表面具有角向错开且轴向延伸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一端分别具有径向的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分别插入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的定位钩头,所述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的定位钩头分别朝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另一端延伸出弓形的簧片。
当缓冲插轴插入缓冲套轴后,在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的弹力作用下,缓冲插轴的二侧外表面将始终保持与缓冲套轴对应内表面无侧隙贴合,避免两者之间因存在间隙产生松动及异响等隐患,从而保证转向操作稳定可靠,确保车辆行驶安全。
进一步,所述缓冲插轴的截面为圆形两侧切出平面,所述缓冲套轴由圆管段和内孔截面与缓冲插轴截面相配的制扁段经过渡段连接而成。
进一步,所述第一弹片一端的定位钩头通过与之垂直的过渡平面朝第一平面的另一端延伸出弓形的簧片。
进一步,所述第二弹片一端的定位钩头通过过渡圆弧朝第二平面的另一端延伸出弓形的簧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缓冲插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缓冲套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5为图1中缓冲插轴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第一弹片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的第二弹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无侧隙转向传动机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通过周向约束相互插接的缓冲插轴1和缓冲套轴2,缓冲插轴1和缓冲套轴2的外端分别通过叉口与十字轴承3连接,形成万向接头结构。
缓冲插轴1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其截面为圆形两侧切出平面(见重合剖面图),缓冲套轴2的具体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由圆管段2-1和内孔截面与缓冲插轴1截面相配的制扁段2-2经过渡段连接而成。
缓冲插轴1的插入端表面具有角向错开90°且轴向延伸的一个第一平面1-1和两个第二平面1-2,第一平面1-1一端具有径向的第一插孔1-3,第二平面1-2的一端具有径向的第二插孔1-4。与叉口焊接并安装弹片后的缓冲插轴总成如图5所示,第一插孔1-3和第二插孔1-4分别插入第一弹片4和第二弹片5的定位钩头。
第一弹片4和第二弹片5的具体结构分别如图6、图7所示,第一弹片4一端的定位钩头4-2通过与之垂直的过渡平面朝第一平面的另一端延伸出弓形的簧片4-1,第二弹片5一端的定位钩头5-2通过过渡圆弧朝第二平面的另一端延伸出弓形的簧片5-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取消了原先渐开线花键的配合方式,缓冲插轴改用挤压扁圆轴与扁圆的缓冲套轴相配插接实现周向约束。因此缩短了零件的加工时间,降低了零件的加工难度,并使总成的装配变得简单、容易。
2、在缓冲插轴的两侧平面分别安装较大的弧形第一弹片和两个较小的第二弹片,自动补偿消除了轴与套间上下、左右的径向间隙。因此提高了传动的稳定可靠,延长了使用寿命。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创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创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716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碳纤维型材结构组件
- 下一篇:一种转向手柄式电子转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