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臂章锁边机械手的上料下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72642.9 | 申请日: | 2014-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4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李锡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9/10 | 分类号: | B25J9/10;B25J15/06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152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臂章 锁边 机械手 上料下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领域中的服装服饰加工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臂章锁边机械手的上料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各类制服服饰中有臂章。臂章制作多由丝织图案面料、底布、衬料等多层纺织材料缝合而成。最后一道工序是用高速锁边机沿着臂章的边缘缝合一圈,既完成多层材料的缝合,也形成臂章外缘美观结实的边。臂章形状多为沿中轴线左右对称的盾牌形,最后这道锁边工序非常重要,目前多由有经验的操作工手工操作锁边机缝制。锁边缝迹稍有缺陷,即因外观不合格而使产品报废。即使是很有经验的工人,因为是手工操作,产品仍有一致性不好的问题,如果担心报废而降低速度,又影响工效。
如果用机械手代替人手操作,掌控工件在锁边过程中按规定图形移动,则可保证质量、提高工效。
因此,本实用新型人提出了“一种工件锁边机械手装置”的技术方案,能够完全代替人手操作,快速、高质量地完成所需工件的锁边操作,产品一致性好。
但是将工件安放在机械手的托盘上,并且要精确定位,也是一件手工不容易做好的工作,需要定位准确,如有偏移,将会影响加工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臂章锁边机械手的上料下料装置,能完全不用人工,实现臂章锁边加工的无人干预操作,完全自动化。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臂章锁边机械手的上料下料装置,包括沿水平方向移动的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上设有沿竖直方向移动的拾取器,拾取器下方设置有至少一个毛坯料筒和至少一个臂章成品筒。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平台设置在第一水平导轨和第二水平导轨上,工作平台底部连接在同步带上,同步带通过第一电机驱动;所述工作平台垂直面上竖直设置有垂直导轨,工作平台水平面上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竖直设置的齿条啮合,齿条连接在所述拾取器一端,齿条另一端通过齿条架设置在所述垂直导轨上。
进一步的,所述拾取器由设置在其底面的负压机构、设在负压机构中间的推出机构以及设在负压机构上的针刺机构构成;所述拾取器的负压机构为电磁阀控制的文丘里管机构,用以吸取工件;所述针刺机构是均匀分布在拾取器底面的三根尖锐短针,针长度为工件厚度,用以拾取并定位工件;所述推出机构为放置在拾取器中间的电磁铁及衔铁机构,电磁铁不通电时衔铁机构由弹簧复位,其底面与拾取器底面平齐,电磁铁通电时吸合衔铁克服弹簧力,衔铁机构底面凸出拾取器底面,推出被针刺机构拾取的工件使其脱离针刺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平导轨和第二水平导轨连接在底座上,所述毛坯料筒和臂章成品筒连接在所述底座的料筒定位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为步进电机、直流永磁电机、交流伺服电机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毛坯料筒的内壁与毛坯工件外形轮廓吻合,所述臂章成品筒的内壁与臂章成品件外形轮廓吻合。
优选的,所述工作平台的水平线性位移的范围,在空间上与臂章锁边机械手的移动范围重叠,其重叠区域不小于一个工件在移动方向上的尺寸,这个重叠区域可以容纳所述上料位置及下料位置,所述上料位置及下料位置是本装置及臂章锁边机械手都可以移动访问到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配合臂章锁边机械手装置,实现所需的定位上料,定位下料工作,可以实现多个臂章的批量无人加工,只要事先准备足够的待加工毛坯料,可以实现24小时连续加工。
2、本装置可以二套同时使用,其中一套专司上料,一套专司下料,提高工效。
3、为了稳定工作平台,在底座的垂直面安装第二水平导轨并与工作平台连接,这样工作平台可在第一电机驱动下实现稳定的水平位移。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臂章锁边机械手的上料下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拾取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726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永磁式吸盘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双系统免疫分析仪的机械臂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