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家庭污水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72943.1 | 申请日: | 2014-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006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胡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博文 |
主分类号: | C02F1/78 | 分类号: | C02F1/78;C02F1/30;C02F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李海燕 |
地址: | 2250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庭 污水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庭污水净化装置,属于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国家为防治污水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证可持续发展,对污水排放制定了相关法规和排放标准。对于对生产污水排放有相关强制措施,配套污水处理设备。而生活污水主要依靠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 。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污水排放量和各种化学污染物不断增加。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城市下水管网,不但对污水处理厂处理压力增大,对排放近端就造成污染,产生臭味、滋生细菌、堵塞下水管道,无形中降低了生活质量。
超声波技术用于污水处理效果在国内外相关报道得到肯定,但因其功耗大,超大功率超声波污水处理设备难于生产维护等原因,此项技术仅停留在实验室内和理论研究。用于工业化污水处理或家庭中污水处理均未见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难题,本实用新型是以:较小功率超声波发生装置,高效快捷地处理排量较小的污水,实现超声波污水处理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转化。本实用新型装置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声波、臭氧联合作用能对家庭污水进行良好净化,符合家庭特点,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一种家庭污水净化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在水槽下方和水槽出水口连通的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下方设置集水箱(6);所述集水箱(6)中上部设置纵横交错设置的吸附孔板(5),集水箱(6)下部设置将集水箱(6)底部隔离成至少两个区域的隔板(12),所述集水箱(6)上设有延伸到集水箱(6)底部并从集水箱(6)延伸而出的虹吸管(13),所述虹吸管(13)和进水管(2)处于集水箱(6)的两侧;所述集水箱(6)内设有臭氧曝气管(4),集水箱(6)底部设有超声波换能器(9)。
所述进水管(2)设置在处于水槽下方的集水箱上盖(1)上,所述集水箱上盖(1)上还设有气体平衡口(3)。
所述集水箱(6)外侧设置臭氧气泵(7),臭氧气泵(7)产生的臭氧通过臭氧曝气管(4)将臭氧曝气在集水箱(6)内,所述的臭氧曝气管(4)包括一根横向贯穿集水箱(6)内腔的管体。
所述超声波换能器(9)和设置在集水箱(6)外侧的超声波发生器(11)连接,并由外置的自动控制器(10)控制。
所述有隔板(12)隔离出的每个区域内均设置一个超声波换能器(9)。
所述集水箱(6)内设置水位传感器(8)。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装置在家庭中安装具有占地面积小、设施简便、低耗高效、无二次污染,工作时间短、自动控制等优点。能将水体中有害有机物转变为CO2、H2O、无机离子或转变为比原有机物毒性小的物质。降解洗污水中有机物,降低排放COD和BOD值。起到污水净化、除臭、杀菌、防止污物堵塞下水管等多项功能.改善家庭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有效降低家庭污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对社会和家庭双赢。
实用新型内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集水箱上盖、2为进水管、3为气体平衡口、4为臭氧曝气管、5为吸附孔板、6为集水箱、7为臭氧气泵、8为水量传感器、9为超声波换能器、10为自动控制器、11为超声波发生器、12为隔板、13为虹吸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集水箱6通过集水箱上盖1安装在家庭水槽下方,集水箱上盖1上设有气体平衡口,进水管2与水槽出水口连接,虹吸管13与家庭排水系统下水管连接。家庭生活废水排入集水箱6,首先进入A区,密度大的物块在其中沉淀。在超声波和臭氧曝气联合处理作用下,密度减小性状改变。在水流作用下向出口方向的下一个分区(B区、C区)流动,实现逐级分解。
本实用新型在集水箱6内设置若干超声波换能器9,并连接外置的超声波发生器11,并由外置的自动控制器10控制。
吸附孔板5为不锈钢材料,此种结构能增大表面积;同时水流能作竖直和横向多种方向流动,流动形成涡流,增强卷吸作用。密度小、附着性强、难分解的油污和漂浮物在流动过程中被不锈钢吸附孔板5吸附。
集水箱6排水通过虹吸管13排出,当集水箱6水位达到虹吸管13上端位置,在虹吸作用下一次性大流量排出。高速水流的冲击力亦可有效对管内壁进行冲刷,防止污物、油污等粘附在管内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博文;,未经胡博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729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