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TE网络系统的集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74220.5 | 申请日: | 2014-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50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魏儒潜;啜宝峰;陈雪松;胡怀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W88/02 | 分类号: | H04W8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10008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te 网络 系统 集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通信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LTE网络系统的集成装置,主要用于方便快速地部署LTE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2014年,4G-LTE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大量推广普及,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高速无线数据通信技术。中国移动大量投资建设TD-LTE基站,4G手机也不断有新型号上市,LTE技术已经从实验室里走出来,成为具体的产品。
在民用4G-LTE市场应用以外,各个行业对4G专网的应用也日益迫切,比如军队、武警、能源、交通等行业都提出了自己的4G专网应用需求,行业应用业务包括移动指挥、无线音视频通信、多媒体调度、移动通信等等。在这些行业专网业务需求中,对4G通信系统的便携性、灵活性、移动性以及快速部署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目前,固定式LTE宽带集群通信系统的主要组件为:机架式通信设备(包括核心网与基带单元、调度服务器、交换机),射频模块,UPS模块(包括电池和油机),天线(包括鞭状天线和车载吸盘天线),可视集群终端,客户终端设备CPE。
这些LTE通信设备体积庞大,搬运困难,环境适应性差,无法在各种复杂恶劣的场所实现快速部署。本发明对基站、射频单元、核心网单元、多媒体服务器等组件进行了重新设计,实现了高度的集成化,将整个系统部署在一个便携箱体内,极大提高了系统的便携性、移动性,灵活性以及快速部署等特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LTE网络系统的集成装置,其能够放置整个LTE网络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便携性、移动性、灵活性以及快速部署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种LTE网络系统的集成装置,该集成装置为箱体结构,并包括上盖和下箱体,显示器和摄像头在上盖,键盘、指触板、电量显示器、天线接口装置、电池、开关、外部接口板设在下箱体内,天线接口、GPS天线接口、交流输入口、直流输入口设在下箱体的外侧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整个LTE网络系统放置在一个箱体结构中,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便携性、移动性、灵活性以及快速部署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LTE网络系统的集成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下箱体的后视图;
图3是图1中的下箱体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这种LTE网络系统的集成装置,该集成装置为箱体结构,并包括上盖1和下箱体2,显示器4和摄像头3在上盖1,键盘5、指触板7、电量显示器101、天线接口装置、电池10、开关6、外部接口板8设在下箱体内,天线接口223、GPS天线接口224、交流输入口221、直流输入口222设在下箱体的外侧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整个LTE网络系统放置在一个箱体结构中,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便携性、移动性、灵活性以及快速部署能力。
此外,上盖和下箱体通过铰链15连接,上盖通过支撑件支撑在铰链处。这样该集成装置形成翻盖式结构,方便打开和关闭。
或者,上盖和下箱体通过合页枢接。采用这种合页枢接的方式也能够实现翻盖式结构,方便装置的打开和关闭。
另外,上盖1设有上盖面板12、上盖保护盖11,显示器4和摄像头3在上盖面板12上,上盖保护盖11罩住上盖面板12。将显示器4和摄像头3集成在上盖面板12上,上盖保护盖11罩住上盖面板12,就可以保护显示器和摄像头免受伤害。
另外,该集成装置还包括后备移动电源。该后备移动电源可以直接接入集成装置的交流输入口或直流输入口,这样即使在无法充电的野外等恶劣环境下也能够使用该集成装置。
另外,下箱体2设有支架23、下箱体保护壳22,支架上放置下箱体面板21,键盘5、指触板7、电量显示器101、天线接口装置、开关6、外部接口板8设在下箱体面板上,电池设在支架和下箱体保护壳之间。通过采用这种支架结构,能够避免震动。考虑到箱体结构的特点,在受到压迫时箱体的上下表面会产生较大的形变,如果按照传统的结构设计习惯,内部部件贴地和靠顶,势必在箱体形变时会损伤电子部件,因此,结构设计时,以箱体中间为支撑,设计骨架,骨架与底和顶面均留有比较大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742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铲片式超导发热模组
- 下一篇:数字同频同播对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