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粉体干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74422.X | 申请日: | 2014-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88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杭艳;杨柯;许世国;付国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坚 |
主分类号: | F26B23/10 | 分类号: | F26B23/10;F28D1/06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顾吉云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体干燥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在锂电材料的粉体干燥工序中,用来烘干粉体的系统,属于锂电材料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粉体的干燥是锂电材料生产的最后环节,将来料添加至混合釜内,混合釜壳壁内设有夹套,用热油源将120度的热油充入夹套内进行加热,从而把混合釜内的粉体进行烘干,烘干后需要降温至常温出料。传统的这种干燥系统由于只有热油源,混合釜只能空冷自然降温,降温时间非常长,导致生产周期很长,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粉体干燥系统,其可缩短降温时间,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粉体干燥系统,包括混合釜,所述混合釜的夹套与热油源连通形成加热油路,所述加热油路上设有热油控制阀,所述混合釜的夹套与冷油源连通形成冷却油路,所述冷却油路上设有冷油控制阀。由于增加了与加热油路并联的冷却油路,在需要降温冷却时,将夹套内的热油替换为冷油,从而显著缩短了混合釜的降温时间。
在增加了冷却油路的基础上,考虑到混合釜的形状特点,一般为对称的釜型,因此在换油时,将混合釜设计成可转动的结构,以提高夹套内的换油效率以及均匀流动性,因此优选地,所述混合釜两侧设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通过轴承可转动安装在固定支架上。
进一步地,其中一个安装轴连接有转动装置,带动所述混合釜转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电机、与电机连接的主动轮、固定在其中一个安装轴上的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及所述从动轮同步转动连接,从而实现了自动转动混合釜。
优选地,所述转动装置为链传动装置或带传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粉体干燥系统,包括混合釜,所述混合釜的夹套与热油源连通形成加热油路,所述加热油路上设有热油控制阀,所述混合釜的夹套与冷油源连通形成冷却油路,所述冷却油路上设有冷油控制阀。由于增加了与加热油路并联的冷却油路,在需要降温冷却时,将夹套内的热油替换为冷油,从而显著缩短了混合釜的降温时间,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粉体干燥系统的一具体实施中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粉体干燥系统,包括混合釜1,混合釜1的夹套11与热油源2连通形成加热油路,加热油路上设有热油控制阀3,混合釜1的夹套11与冷油源4连通形成冷却油路,冷却油路上设有冷油控制阀5。由于增加了与加热油路并联的冷却油路,在需要降温冷却时,将夹套内的热油替换为冷油,从而显著缩短了混合釜的降温时间。
在增加了冷却油路的基础上,考虑到混合釜的形状特点,一般为对称的釜型,因此在换油时,将混合釜设计成可转动的结构,从而提高了夹套内的换油效率以及均匀流动性,因此,混合釜1两侧设有安装轴12,安装轴12通过轴承可转动安装在固定支架7上。其中一个安装轴连接有转动装置6,带动混合釜1转动。混合釜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封盖13,用以加料或卸料。
转动装置6包括电机61、与电机61连接的主动轮62、固定在其中一个安装轴上的从动轮63,主动轮62及从动轮63同步转动连接,从而实现了自动转动混合釜。转动装置为链传动装置或带传动装置。
热油源与冷油源的功能是为了分别提供热油及冷油,混合釜的转动设计的功能本身与供油的功能是不能冲突的,因此在实际运用中有着多种熟知的灵活布置方式和工作方式。例如加热油路及冷却油路与夹套连接处采用部分软管,使其适应混合釜的转动,同时控制混合釜的转动角度或转动方式,只能正转反转一圈,或者按需要只需转动180度亦可;还例如采用将安装轴设计成与夹套连通的中空结构,热油源或者冷油源的管道与安装轴通过旋转接头连接,从而在不影响混合釜转动的情况下给油。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轴12为中空结构,中空的安装轴12与夹套11连通。采用旋转接头8与中空的安装轴12连接,旋转接头8分别连接热油源2及冷油源5。旋转接头为油路连接里的常用零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直接市场采购获得,在此不再赘述。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冷却油路的设置,生产效率提高了近一倍。
以上所述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坚;,未经吴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744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