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碱性干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74967.0 | 申请日: | 2014-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30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袁胜平;王琦;左晓伟;王胜兵;郭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6/06 | 分类号: | H01M6/06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吴中伟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碱性 干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电池,特别涉及碱性干电池。
背景技术
碱锰电池是当下最流行的一次性干电池,自问世以来其产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相应的安全事故也层出不穷。传统的碱锰电池负极卷边后,为保证封口强度,钢壳口部边沿通常距离负极端子只有很短的距离,这就形成了正负极易短路的安全隐患。为避免短路,通常的做法是利用商标的自身绝缘性将口部包裹起来,但是偶尔的使用不当还是会将负极标贴划伤,意外搭接形成短路。此外,在多只电池串联使用时,容易发生两个电池负极端子反接的情况,电池反接容易形成反接电池被充电的情形,此时电路接通后,其中反接的电池会被充电,会造成漏液甚至爆炸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碱性干电池,避免因电池负极误接而造成反接充电等危险情形,以及电池负极被划破标签而造成的短路现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碱性干电池,包括本体,本体上设置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负极端子圆角处包覆有绝缘环形体,所述绝缘环形体的环形端面高于负极端子端面。
进一步的是,所述绝缘环形体外侧延伸有截面为矩形的直段。
优选地,所述绝缘环形体的材质为绝缘的聚合物或者陶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碱性干电池的负极端子圆角处包覆绝缘环形体、并使绝缘环形体的环形端面高于电池负极端子端面,解决了电池在安装或取出的过程中误用反接情况下可能发生的安全性问题,提高了电池的安全可靠性;同时绝缘环形体的环形端面高于电池负极端子端面,也能够限制接负极的弹簧位置,防止弹簧将碱性干电池的标贴划伤。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碱性干电池使用不当的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绝缘环形体实施例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绝缘环形体另一实施例截面图。
图中编号:1为负极端子,A1为负极端子端面,2为绝缘环形体,21为环体,22为弧段,23为直段,3为标贴,4为弹簧,A2为环形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碱性干电池外部短路最突出的情形如图1所示,当标贴3划伤以后,钢壳卷边金属部分显露出来,很容易形成外部搭接短路。划破的情形通常是电池安装过程中标贴3遇到了锐利表面,如位于负极端子1侧面的弹簧4的端面。此外电池反接则很容易形成电池充电的情形,此时电路接通后,其中反接的电池会被充电,也会造成漏液甚至爆炸的危险。
为避免上述情形的发生,在不改变负极标贴包覆状态的前提下,如图3,本实用新型在负极端子1的圆角处设置绝缘环形体2,使绝缘环形体2包覆负极端子1的圆角,并且使绝缘环形体2的环形端面A2高于负极端子端面A1。因为绝缘环形体2的环形端面A2高于负极端子端面A1,负极端子端面A1离环形端面A2(也就是整个电池的底面)有一定距离,所以绝缘环形体2能够使两个电池底面靠在一起的两个负极端子1分离,同时还能限制接负极端子1处的弹簧4。
实施例
如图2所示,绝缘环形体2截面包括环体21以及环体21靠内一侧纵向延伸一段与负极端子1圆角同心的弧段22,弧段22体正好能完全包覆负极端子1圆角,可以和圆角形成一个圆角包覆结构。图3中在电池安装或取出的过程中,由于环形端面A2高于负极端子外端面A1,弹簧4端面的自由度被减少,它被限制在了与负极端子1垂直的自由度上,即使标贴3有缺陷也不会形成搭接短路;另外,当两个电池负极接触时时,由于绝缘环形体2能够分离负极端子端面A1,即使两只电池底面接触也不会形成通路,造成反接电池被充电。
为达到更好地保护标贴的效果,如图4,绝缘环形体2的环体21靠外一侧水平还可以延伸一段截面为矩形的直段23,直段23能够将标贴卷边部分遮盖,保护标贴不被弹簧端面划破。
绝缘环形体2可以是高分子聚合物、陶瓷等绝缘材料,其固定方式可以为粘接或依靠尺寸配合依附于负极端子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749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